在莞城,兴塘社区是典型的“村改居”农村与城市混合型社区。这里既有繁华的现代商圈,也有充满生活气息的市井小巷。借“百千万工程”东风,社区开启了独特的城乡融合改造。过去的卫生死角得到整治,闲置地块被翻新利用,墙面进行了艺术涂鸦,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变得整洁有序。如今的兴塘社区,实现从“村改居”到“幸福居”的华丽蜕变,勾勒出现代乡村幸福生活的动人图景。
激活闲置空间
“边角地”变身“幸福园”
走进兴塘社区,从戙船澳一巷到兴塘广场,满眼皆是“多巴胺”配色,房屋墙面披上多彩新衣,创意墙绘生动展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位于戙船澳小学旧址旁的榕树小公园内,一株170年树龄的斜叶榕树挺拔而立,成为居民休闲、拉家常的好去处,孩子们的笑声在此飞扬。
兴塘广场改造是社区盘活闲置用地的典型案例。该广场因前期建造简单,部分设施和场地出现大面积损坏。改造后,广场重新划分为街头篮球场、休憩长廊、特色跑道、儿童游乐区、运动健身区、图书阅览室等区域,成为集运动、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元化活力广场。
戙船澳村附近曾有多处空地,内部杂草丛生,围墙周边杂物堆积,环境杂乱。社区实地走访、收集群众意见后,将其中两块闲置地改造成戙心小公园和艺美公园,融入党建主题文化和家风家教文化,成为居民休闲户外活动场所。
距离地王广场约100米的白沙塘小公园,改造后在保留百年荔枝树和场地记忆的基础上,增加历史故事彩绘墙,修复园林构筑物,增加特色健身设施、艺术树池座凳,将康体健身功能与优美弧廊融合,运动场地分区设置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
人居环境焕新颜
打造宜居新家园
兴塘社区通过微改造、小提升、绿化美化、活化等措施,全面提升社区人居环境品质。在戙船澳村一巷,2800平方米的居民楼墙面绘制了内容丰富、色彩鲜艳的手绘图案,大幅提升社区颜值。
在旗峰路莞城段,社区提升周边绿化和基础设施养护水平,突出“绿色+现代”元素。针对八达路的东盛楼、兴盛楼等老旧小区存在的“三线”乱象、乱停车等问题,实施周边环境改造升级,包括“三线”整治、外墙更新、添加绿化、路面平整等。
社区还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开展“洁净城市活动日”专项活动、爱国卫生主题活动,大力整治道路两旁、沿街门店、电线杆等公共空间乱贴画行为,加强市政箱体美化和“三线”治理。兴塘社区环中路等道路旁曾经杂草丛生、堆积生活垃圾的闲置用地,如今变身便民停车场,通过拆除乱搭建窝棚、硬底化路面等,不仅改善人居环境,还有效缓解居民“停车难”问题。同时,对兴华横街、兴华路和大兴路进行道路拓宽升级改造,重点解决步步高派出所、莞城英文实验学校周边交通痛点,改善居民出行环境。
党建引领聚合力
居民幸福可感可及
在“硬件”提升的同时,兴塘社区着力打造党建引领群众文化建设样板。社区发挥资源优势,创新社区服务与管理机制,以党建为龙头,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依托“兴塘醒狮队”和“东糖诗社”,推进社区文化建设。
过去一年,社区整合“双报到”“大党委”单位、辖区企业机构、志愿服务团队等资源,举办特色“群兴文化节”系列活动,培育扶持东糖诗社、兴塘醒狮队、篮球队、女子足球队等文体队伍,打造“群兴杯”三人篮球赛和“萌芽杯”少儿女足球联赛,为社区和谐发展注入新活力。
兴塘社区借助“结对帮村”单位、“大党委”成员单位与“双报到”单位资源优势,在多个民生领域精准发力:联合多家医疗机构开展义诊服务,走访慰问辖区低保、残疾人、困难党员等;成立“大配餐”志愿服务队,为高龄、独居及残疾老年人送午餐;“家晓学堂”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整合法治、教育、公益等多领域资源,打造“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服务矩阵,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兴塘社区将继续在党建引领下,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深耕社区建设,提升服务效能,同时发挥居民主体作用,鼓励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同谱写宜居宜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