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莞务工的年轻小伙张强(化名)怎么也没想到,一次普通的脚踝扭伤,竟险些让他失去行走能力。结果让人意外,“倔脾气”的他从刚开始的抗拒手术,到术后一次送出3面锦旗来感谢救助自己的高埗医院医护工作者。这个曾经倔强的汉子红着眼眶说:“以前总觉得医院冷冰冰,这次你们让我信了一件事——医者父母心。”这温馨一幕的背后,是一段有关信任、温暖、专业的医患故事。
“模型讲解”——主任耐心“破冰 ”
两周前,张强在工作时不慎扭伤右脚,剧痛难忍的他被送来高埗医院。经检查,他被确诊为“三踝骨折”——内踝、外踝、后踝全部断裂,必须手术干预,否则将永久丧失正常行走功能。
然而,这个平日性格刚烈的年轻人却死活不信:“扭一下就要动刀子?你们是不是唬我!”任凭妻子和管床医生如何解释,张强始终拒绝签字。妻子急得直掉眼泪:“他从小要强,认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
僵局之下,骨科主任黄崇友教授亲自出马。他没有急着说服,而是搬来一副人体足踝解剖模型,坐在床边一点点比划:“你看,这三块骨头就像房子的承重墙,现在全塌了。不手术,以后走路就像踩棉花、跛行疼痛……”半小时的“立体教学”后,张强终于松口:“您这么说,我懂了。”
手术室的“温柔攻势”和“临时家属” 陪伴康复
进手术室时,张强的手心全是汗,嘴里不停念叨:“会不会疼?钉子以后能取吗?”麻醉师拍拍他的肩说:“别紧张,咱们这麻醉可比‘忘忧水’还灵,睡一觉醒来,你就是‘钢铁脚踝侠’啦!”护士配合举起小拳头:“咔!加油!”在医护人员的幽默安抚下,张强的手术顺利完成了。
术后,妻子因工作繁忙无法陪护。护士们主动当起张强的“编外家人”:每天帮张强擦身、换药,还给他带家乡口味的饭菜。发现他情绪低落,李丹丹护士长组织病友在床边开“康复指导会”,用其他患者的康复经历给他打气。
临近出院,张强坚持要赠送给医护人员们三面锦旗:一面给骨科医生——“医生父母心,仁心暖病患”;一面给护士站——“最美护士品德高,白衣天使情似海”;一面给手术室——“关爱病患暖人心,医德高尚医术精”。
在这场救治中,技术是根基——精准的模型讲解、成熟的手术方案;温度则是桥梁——一句玩笑、一份盒饭、一场病友谈心。当医疗不再是冰冷的器械操作,而是充满共情的生命对话,便是优质服务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