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助力“百千万”|文化赋能绘就“百千万工程”新画卷
东莞+ 2025-06-30 19:53:24

近日,创建助力“百千万”主题摄影展(东莞)在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美术馆展出。150余幅摄影作品分为五大篇章,生动呈现东莞城乡协调发展的壮阔画卷,引领观众沉浸感受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的崭新图景。​

摄影展第二篇章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新活力”为主题,通过镜头反映了东莞深挖镇街文脉,“一镇一品牌”璀璨绽放。樟木头百年古村借文学IP蝶变创作热土、“超级草莓”音乐节引燃“湾区周末”、“潮流东莞·火柴盒”“村BA”等活动让文化从“流量”向“留量”华丽转身留下了精彩瞬间。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助推“百千万工程”、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本。近年来,东莞聚焦文化引擎,深层次释放农文旅体潜力,高水平提升公共文化品质,文学、潮玩、文艺等产业、事业创新发展,彰显“百千万工程”文化之力。

东莞成为湾区休闲度假热门目的地

日前,中外媒体联合参访活动走进东莞东坑“丁彭黄”片区,参访人员漫步马腰岭山体公园,领略黄氏大宗祠、丁氏祠堂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纷纷驻足“打卡”拍照。“丁彭黄”片区被纳入广东省美丽幸福村居特色连片示范项目,这里产业味、人情味、旧村味“三味协调”,是有人气、有烟火气的乡村韵味“桃花源”。这里生态本底良好,农村环境优美,“古味”底蕴浓厚。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华南新闻中心记者在参观中表示,他此前对东莞镇街的印象以工业厂房为主,但“丁彭黄”片区彻底改变了他的认知。穿过桥梁后,眼前是小桥流水的静谧环境,片区对水系的活化改造——将分散的池塘连通成环村活水系统,行走其间仿佛置身湿地环境。祠堂建筑群保留着传统风貌,新建的文旅设施也延续了岭南风格,这种生态与人文的融合非常独特。

东坑镇将“二月二 东坑见”非遗展示活动和片区改造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游客在体验完美食之旅、泼水狂欢等活动后,还可以前往美丽乡村,感受东莞乡村旅游的魅力。

在大朗镇,“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荔枝红了·2025’”大朗镇第四届佳果游园荟暨非遗文创潮集消费周在大朗“百荔园”日前启动。活动以荔枝为媒,打造一场集“赏、玩、吃、购”于一体的夏日文旅盛宴,以文旅激发消费潜力,赋能“百千万工程”。

荔枝、烧鹅、莞香都是东莞知名的特产。东莞以荔枝为媒,打造沉浸式、多样化的荔枝文化体验场景,以“小特产”撬动文旅“大产业”。围绕烧鹅推出丰富有趣的文旅活动,打响“吃烧鹅·进莞来”品牌,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文旅热潮。

当下,东莞正在全力构建“一圈三区三带”旅游空间格局,明确定位“湾区潮流生活休闲集聚地”,创新推出“湾区周末IN东莞”旅游品牌,让东莞成为双休日、小长假湾区休闲度假热门目的地。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成为集创作、研讨、活动、作品影视化动漫化改编、版权交易、对外传播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今年“五一”期间东莞超级草莓音乐节三天共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约8万乐迷入场观看,拉动消费约2.8亿元。

在“百千万工程”引领下,东莞结合自己的资源禀赋,书写了深植文化根脉、活化特色资源、赋能城乡高质量发展的动人篇章。这片土地,正以其独有的芬芳与温度,铺陈出一幅传统与现代交融、经济与文化共荣的全新画卷。

高水平公共文化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

珠江潮涌千帆竞,龙舟奋楫正当时。今年6月21日,作为“湾区周末IN东莞”重磅活动之一,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东莞)龙舟邀请赛在沙田龙舟公园开赛,来自粤港澳的18支龙舟队齐聚沙田,上演一场超燃“水上F1”狂飙赛。

进入东莞龙舟月,全市共19个镇街近200个村(社区)超万名龙舟健儿开展了近50场龙舟赛事及民俗活动,吸引50万人现场观看,带动相关文旅消费超亿元。

从万江滘联“正丫起龙”仪式的文化传承,到麻涌镇龙舟俱乐部大联赛的竞渡热潮;从东坑龙舟景“破浪”归来的喜大普奔,到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东莞)龙舟邀请赛暨沙田镇龙舟巡游的湾区联动……东莞龙舟月通过创新非遗传播形式,注入年轻化、潮流化元素,让传统文化焕发更多新生命力,让市民游客深度感受城市魅力,将“流量”变为“留量”。

“莲花山下·莞”,坐落在长安镇,这里的六大功能区包括乐享书房、莲溪书屋、长安会客厅、生活美学馆、共享U空间和超链接平台,为市民提供一站式购书、沉浸式阅读、地域文化交流、生活美学体验、共享办公及文化链接等服务,为不同需求的群体提供全方位的文化享受。

“莲花山下·莞”是东莞打造的众多“·莞”新型文化空间。近年来,东莞稳步推进“十大文体设施”建设;累计打造45家“·莞”新型文化空间,新建66家城市阅读驿站、“城中村”示范点54个;发展壮大东莞博物馆、美术馆、剧院“三大联盟”,持续升级“潮流东莞”等十大文化品牌;精心组织“百县千镇万村”系列赛事和“龙腾湾区·潮游东莞”龙舟月等特色体育活动;实施文艺赋能“百千万工程”“六个一”行动,组织文艺志愿服务队和各类文艺协会与镇村建立结对帮扶机制。

东莞以高水平提升公共文化品质,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丰富多元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方位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麻涌深入挖掘龙舟、粤曲、香蕉等特色文化内涵,莞城“东莞记忆”让老城区的繁华将在旧建筑和新商业共同加持下重现,寮步擦亮莞香文化品牌,虎门“觉醒之门·时尚之城”成为城市品牌IP……

东莞创新举办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品牌擂台赛,通过“品牌展示+专家点评+成果推广”模式,推动34个镇街(园区)形成“一镇一品、百花齐放”发展格局,各镇街结合自身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产业特色等资源禀赋,打造本地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实现文化赋能质效双提升。

文字:范德全 图片:陈帆 程永强 张伊琳 罗嘉怡 通讯员:夏钊昇 市文明办供图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