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韵桥头:匠心种荷 笔墨绘魂 光影凝香
东莞+-桥头视窗 2025-06-30 17:50:39

夏风轻拂,荷香漫涌。作为“中国荷花名镇”,桥头镇种荷史可溯明清。依托深厚荷文化底蕴,如今这里“村村有荷塘、家家种荷花”。桥头人爱荷,爱其亭亭姿态,更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数百年来,他们种荷、赏荷、画荷、咏荷,将荷坚韧纯净、质朴高雅的精神融入生活。

邓志平 廿余载匠心守荷

作为全国知名的“中国荷花名镇”,东莞桥头莲湖的绚烂盛景,是每年荷花节吸引八方游客的金字招牌。这片美景的背后,离不开一位默默耕耘廿余载的栽花人——农艺师邓志平。

自桥头莲湖首批观赏荷种植起,邓志平便投身其中。凭借精湛的技艺,他如同一位“花期魔术师”,妙手调控着基地约400个品种荷花的绽放时序,累计栽培荷花超20万盆,为桥头荷花事业倾注了无数心血。

从最初参与莲湖种植,到成为荷花种植的核心技术骨干,邓志平肩上的责任日益加重,干劲却越发充沛。他深知“掌控花期”的关键,全身心投入,如同照看婴儿般悉心了解不同品种的“脾气”。通过引进筛选良种,结合气候监测、水肥管理等综合手段进行微调,他让荷花在最适宜的时节绽放。他介绍:“荷花喜温暖,25℃是理想温度,低于17℃则进入休眠。”

“吃水不忘挖井人,赏花不忘栽花人。”作为技术带头人,邓志平带领团队累计栽种了约400个品种、20多万盆荷花。仅今年,他们就培育了约1万盆,其中1800盆国庆红、春风艳、赤碗、香雪海等精品在七彩花田展出,每一盆都凝聚着心血。

为了让市民看到最美的盛景,邓志平每天清晨6点便抵达桥头荷花种植基地。他细心观察荷花的生长,用相机记录变化,精心筛选优品,严格防控病虫害。从最初的莲湖核心区,到如今“村村种荷花”的繁荣景象,他见证了桥头荷花产业的蓬勃发展。在他的基地里,万余盆荷花、约400个品种争奇斗艳,红的热烈、粉的柔美、白的纯洁,每一朵都承载着他的热爱。

谈及钟情荷花的原因,邓志平的回答朴实而深刻:“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是一种高尚的花。”这种品质深深吸引着他。从一颗种藕到茁壮开花的过程,带给他无比的喜悦。“看着它们慢慢长大,开出娇艳的花朵,特别让人喜欢。”他眼中满是温柔。

种荷花的人,种的不只是花,更是一种情怀。邓志平如他钟爱的荷花一般,以“出淤泥而不染”的坚持与热爱,在岁月长河中绽放独特光彩,成为桥头荷花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景色。

赖树旭 以笔墨勾勒荷花风骨

在桥头镇,荷花是镌刻在镇魂里的文化符号。生活于此廿余载的美术教师赖树旭,其画室静立莲湖之畔,与满池荷香相伴,荷花早已融入他的艺术血脉与日常生活。

赖树旭的画荷之路源于对身边风物的深情凝视。“描绘熟悉的事物,是画者最本真的表达。”20多年来,荷花一直是他画布上的主角。他不仅用画笔捕捉荷花四时百态,更带领学生深入荷塘,观察晨露、风雨与夕照下的荷花神韵。在写生课堂上,他常指着花茎对学生说,“水墨勾勒的不仅是花瓣的舒展,更是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风骨”,引导他们领悟荷花的内在品格。

技法上,赖树旭极为重视国画基本功。他与学生一同临摹经典,体会传统笔墨精髓。“水墨的浓淡干湿,每一种变化都蕴含着无尽的表现力。”教学中,他特别强调荷叶与荷花的写意对比:荷叶以大块墨色铺陈,展现厚重与生机;荷花则以细腻流畅的线条勾勒,凸显清雅灵动。这种块面与线条的交织,墨色与留白的呼应,赋予画面独特韵律与生命力。 桥头镇浓厚的荷花文化为其提供了丰沛灵感。莲湖300亩及周边连片荷田,夏季“接天莲叶”的壮景,催生了他的代表作《荷塘夏韵》。画面中心是一朵盛开的荷花,花瓣层叠,轮廓优美,细节生动。四周荷叶以浓淡墨色铺展,姿态各异。通过留白与墨色变化,作品生动再现了夏日荷塘的灵动生机。“国画以墨色为主,通过黑白对比凸显花朵的艳丽,这是水墨画的独特魅力。”他阐释道。

赖树旭的画荷之旅,是生活、文化与艺术的融合。莲湖边,他以笔墨定格荷花之姿,传递荷花之魂。在桥头镇,荷花不仅盛放于碧波,更绽放在赖树旭的画作里,盛开在每一个热爱荷花与传统文化的观者心中。

冯丽 荷塘里的“光影猎人”

东莞桥头,300亩莲湖是夏日最美的画卷。粉白荷花摇曳生姿,碧绿荷叶翻涌如浪,引得无数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东莞市摄影家协会桥头分会副会长冯丽,便是其中痴迷的 “光影猎人”。

冯丽与荷花的故事充满戏剧性转折。2017年以前,她是基层文化工作者,常以手机记录生活。彼时作为莲湖上的划船工作人员,她总被岸边 “长枪短炮” 的摄影者包围。看到他们用专业设备定格荷花的绝美瞬间,羡慕之情油然而生。幸得影友赏识,推荐她加入桥头摄影家协会,自此,她拿起专业相机,开启了从 “被拍者” 到荷花 “忠实记录者” 的蜕变之旅。

“荷花是桥头的金字招牌。” 谈及拍摄初心,冯丽眼中满是热忱。桥头荷花种植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莲湖开阔的水域更是拍摄全景的绝佳之地。最打动她的,是荷花 “出淤泥而不染” 的圣洁气质,蕴含着直击人心的力量。

为捕捉荷花的灵动之美,冯丽成了莲湖的常客。清晨5点,薄雾未散,她已架好三脚架,静待第一缕阳光亲吻花瓣。“晨光里,露珠如钻石般闪耀;夕阳下,余晖为荷花镀上金边,每一刻光影都独一无二。” 这份执着,源于她对荷花深沉的热爱。

在冯丽看来,荷花不仅是桥头的生态名片,更象征着高洁品格。她深知,拍出荷花的内在美需倾注心血。多年来,她凭借精益求精的态度,摄影技艺不断精进,作品也成为展示桥头荷花魅力的重要窗口。

“荷花一年只开一季,却每一次绽放都是新的生命诗篇。” 冯丽笑着说,“我想用镜头留住它们最美的姿态,更想让大家知道,桥头不仅有迷人的荷花,还有一群执着追光逐影的人。” 在她的镜头下,荷花早已超越植物的范畴,成为时光的注脚与精神的象征。而冯丽和她的同行者们,正用热爱将荷花的刹那芳华,定格成永恒的美丽画卷。

 

 

 

 

 

 

 

 

文字:记者 袁健斌 通讯员 香雅怡 图片:桥头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