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广东医科大学举行“AI医学院(GDMU-AIMS)”启动暨“数智化医疗与医学教育的未来—AI的机遇与挑战”学术交流会,此举标志着中国医学教育迈出里程碑式的一步。这所全国首个在数字空间建立的AI医学院,吸引了来自百余所高校、研究机构和人工智能企业的专家,共同探讨数智化医疗与医学教育的未来图景。

广东医科大学AI医学院是基于鸿蒙生态构建,坐落于坚实的医学智算中心和人工智能底座之上,致力于打造“虚实融合、软硬一体”数智医学院,是与真实世界医学教育并行的AI医学教育空间。
AI医学院通过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孪生和元宇宙技术的融合搭建一个数智化的AI医学教育平台,为不断推出的医学人工智能大模型打造友好、开源的医学教育应用场景,主动探索和拥抱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医学教育模式改革和医疗场景创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科学院(TWAS)院士侯凡凡表示,人工智能,特别是大模型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医学、赋能医学、改变医学。广东医科大学AI医学院的建设,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和模式,在网络空间打造、汇聚各类通用大模型和专病大模型,为医学大模型服务医学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应用场景。
“AI医学院的启动建设,将有力推动医学教育与AI的双向赋能,为医疗工作者、教师和医学生提供更优质多元的资源与实践平台。”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易学锋表示,广东医科大学积极探索未来医学教育新模式,创新打造“虚实融合、软硬一体”的AI医学教育、科研、转化平台——AI医学院,入驻系列医学人工智能大模型和数据资源,链接众多医学人工智能企业作为生态伙伴,充分体现了学校拥抱数智化转型的战略眼光和培养新时代复合型医学人才的担当。
以“智肾”慢性肾脏病大模型、“福星”儿童肥胖大模型、“同济·木兰”女性肿瘤大模型等为代表的首批来自于院士团队、国家医学中心等顶尖专家团队研发的20多个大模型和10个大数据资源集中部署,顶尖名医名师以大模型为载体进驻AI医学院。同时,还与20多家AI和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企业构筑AI医学创新生态,链接全球22个公开数据库。这将让无数医学生和临床医生获益,无论是他们的医学教育质量还是AI素养的培养都将得到顶尖科学家团队和人工智能的双向赋能。一批医学大模型和顶尖学者团队进驻,这必将成为医学AI发展和医学教育创新的重要尝试。

广东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曾志嵘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医疗行业,从最初的“替代者”思维转向“增强型”医生,推动医学教育与实践的新浪潮。AI素养和能力将成为未来医生的关键胜任力和核心竞争力,AI医学院个性化教育中枢、超现实实践平台、全周期成长伴侣三大支柱,多模态融合技术、可解释AI决策系统、实时知识更新引擎、产业生态创新、教育范式创新、社会价值创新六大创新突破,全新赋能医学教育。
据悉,广东医科大学全面发力大数据与智能医学,布局智能医学工程、智能科学技术、大数据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并在广东首创开设了“药学+材料科学”“药学+应用化学”“智能医学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海洋药学+生物科学”医工融合双校联合培养学位,这是目前广东全省仅有的4个联合学位培养项目,均为广东医科大学发起。广东医科大学联合韩德民院士团队建设了“健康医疗大数据工程中心”,与华为深度合作建设有“华为数智健康医疗联合创新天工实验室”“华为医学人工智能现代产业学院”“华为ICT学院”,联合神州医疗等头部企业建设了“多模态数据应用创新实验室”“医药大模型实验室”“智能健康管理实验室”,学校牵头成立了“数智健康医疗创新联盟”,设立了“人工智能与心脑血管工程湾区实验室”“广东省数智健康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这一系列的布局和建设,旨在在人工智能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拥抱智能时代,为医学教育改革发展,为医学技术创新发展,为医学科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健康事业进步作出努力和贡献。
广东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卢景辉表示,广东医科大学将以此次大会为新的重要起点,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时代下医学教育模式的创新变革,努力为国内医学人工智能大模型打造友好、开源的医学教育应用场景,提供从校园到医院全成长周期的知识学习、临床研究、诊疗服务AI素养的评估和支持,以AI赋能学生适应未来医学、智慧医疗必备的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