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中学赴谢岗镇调研“莞中旧址”活化利用
东莞+-谢岗视窗 2025-06-30 11:40:59

近日,东莞中学党委书记黄灿明一行赴谢岗镇,专题调研“东莞中学黎村办学旧址”活化利用工作。双方围绕旧址保护修缮、历史文化挖掘及服务乡村振兴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同谋划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路径。谢岗镇党委书记蔡俊文、镇领导黄景鹏以及镇文化服务中心、黎村村相关负责人等参加调研。

■座谈会上,调研组一行听取“莞中旧址”活化利用的规划方案与设计理念 谢树森 摄

调研组一行实地考察了黎村村窑贝塘“百千万工程”建设成果。随后,前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东莞中学黎村办学旧址——罗氏宗祠进行参观。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设计方详细介绍了“莞中旧址”活化利用的规划方案与设计理念,提出将融合历史底蕴与现代元素,打造一个集教育功能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

黄灿明对谢岗镇党委政府在“莞中旧址”保护和文化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表示感谢。他表示,抗战时期东莞中学在罗氏宗祠坚持办学的历史,是莞中乃至东莞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文化传承的关键在于生动讲好历史故事。他希望谢岗镇进一步深入挖掘相关文化资源,创新传播“莞中旧址”故事,通过科学规划文化空间、精心组织非遗展示、积极开展研学活动等多种形式,让“莞中旧址”成为弘扬爱国精神与教育传统的“活态课堂”,赋能文化振兴。同时,他充分肯定了谢岗镇实施“百千万工程”取得的成效,并期待“莞中旧址”的成功活化能为当地文旅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蔡俊文对当前罗氏宗祠保护与活化工作取得的进展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罗氏宗祠不仅是东莞教育抗战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推动谢岗乡村振兴的重要文化纽带。接下来,必须强化保护措施,夯实文化根基:一方面要做好细节性保护工作,加强事前风险防范,为旧址的长期可持续保护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谢岗镇将紧密结合“百千万工程”,系统推进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与活化利用,致力于将旧址打造成为融合教育研学、文旅观光、非遗传承等多功能的文化地标,实现文物保护与乡村发展的深度融合。

■知多D

罗氏宗祠

■东莞中学黎村办学旧址——罗氏宗祠现状 谢树森 摄

罗氏宗祠始建于明代晚期,是一座三间三进祠堂建筑。罗氏宗祠自建成后,一直作为祭拜场所使用。20世纪30年代,村内在罗氏宗祠左边新建了一排教室作为私塾。1944年元月,东莞中学校长卢彭铿率领部分师生,由常平屋厦迁至谢岗黎村,将罗氏宗祠与左侧教室作为教学点继续办学,当时有学生三百多人。1944年12月26日,日军企图进占惠州,学校对学生进行疏散,暂停办学。1964年后,黎村村民在教室左侧加建一排教室,与罗氏宗祠一起用来开办黎村小学,直至1987年黎村小学新校区建成,学校迁出,教室出租用于置办草席厂。

2012年8月13日,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罗氏宗祠为东莞市不可移动文物(不包括教室)。2018年,谢岗镇及黎村对罗氏宗祠开展了全面修缮工作,工程于2020年竣工,并以优秀修缮项目通过省市专家组验收。2021年5月6日,罗氏宗祠与两排教室一同由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名称为“东莞中学黎村办学旧址”,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并同时公布其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2024年,谢岗镇着手对二排教室开展修缮工作,目前该修缮工程已完工,等待省市专家组现场验收。

文字:廖依晴 图片:谢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