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王忆霖:有效练习、保持手感,能让化学逆袭
东莞+ 2025-06-25 20:21:17

东华高级中学(东城校区)313班的王忆霖外表白皙文静,说话柔声细语。她是一名理科高手,在今年的高考中,她的化学接近满分。很难想象,化学作为她如今的优势学科,曾经是她的短板。

迷茫到清晰的化学之路

王忆霖坦言,高一时自己的化学成绩曾经一度让她感到困惑。那时的她,面对纷繁复杂的化学概念和反应式,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成绩也因此徘徊不前。但正是这份不甘,促使她开始深入思考化学学习的本质,寻找突破口。

王忆霖认为化学学习的基石是高中教材。“很多题目都是从教材衍生出来的。”她习惯于反复翻阅教材,细致查阅那些看似枯燥的文字表述。“尤其是那些长篇的文字描述,它们往往蕴含着固定的答题模式和概念,一旦总结归纳,就能豁然开朗,避免考试中的混淆。”这是她对细节的追求,也是化繁为简的智慧,她会用自己的语言将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和规律重新梳理,形成自己的理解体系。

将化学知识“分板块总结”,则是王忆霖构建清晰知识体系的关键。“不同的知识板块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她解释道,这种系统性的学习方法,让她从最初的碎片化记忆中解脱出来,真正理解了化学的内在逻辑,也让她在面对综合性题目时,能够迅速定位知识点,抽丝剥茧。

成绩提升需要多练多积累

王忆霖认为化学成绩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进入高三备考阶段,王忆霖的学习策略变得更加精准而高效。她深知“保持手感”对于化学是非常重要。“化学比较容易起分,但前提是你要去做,要保持练习量。”

王忆霖说:“题海战术不是盲目刷题,而是有目的、有节奏地去巩固和提升。”在她看来,每一次的练习都是一次与知识的深度对话,一次对自身理解的检验。

王忆霖分享了一个看似简单却极具效力的习惯:每天抽出大约半个小时,利用课间或碎片时间,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这半小时,不是漫无目的地刷题,而是根据当天所学课程的内容,合理安排第二天的练习内容。“比如,今天学了溶液离子平衡,第二天我就会安排一些这方面的题目来做,保持对这个难点的敏感度。”溶液离子平衡是许多学生的“老大难”,但王忆霖通过这种持续性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将其化为自己的得分点。 

这种“小步快跑”的练习模式,不仅避免了长时间刷题的疲惫,更能确保知识点的及时巩固和难点的突破。

王忆霖强调练习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练习的质量和针对性,每一次的练习都是为了加深理解,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她会仔细分析错题,找出知识漏洞,并回归教材进行查漏补缺,确保同样的错误不再犯。在王忆霖看来,化学学习并非枯燥的公式和反应,而是一场场与知识的对话,一次次解题的突破,都像是在迷雾中找到方向,最终汇聚成通往高分的坦途。

文字:黄月 图片:李梦颖 视频:李梦颖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