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东莞市南城阳光第七小学 徐琳惜《藏在生活褶皱里的温暖》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6-19 09:16:17

友善是什么?友善是对陌生人的关心,是一句真诚的夸赞,是随手捡起的垃圾……这些藏在生活褶皱里的善意,不是什么壮举,却像冬夜里的热可可,用恰到好处的温度,让平凡的每一天都蒸腾起幸福的热气。——题记

这些藏在生活褶皱里的温暖,并非偶然的昙花一现,它们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一圈圈扩散,逐渐生长成更庞大的善意。从臧彦庆在街头为了让老人早些收摊回家把菜都买光了的善举,到社区货架上流转的闲置温情,再到校园信箱里传递的隐秘关怀,每一份微小善意都在诉说:友善从不是停留在几个人之间的,而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

潍坊高密的街巷间,总活跃着一个温暖的身影——餐饮老板臧彦庆,因那句“我全要了”的豪爽,被人们亲切称作“包了圆”,他总爱背着鼓囊囊的布包,穿梭在乡镇集市的摊位间,笑眼弯弯地望向那些守着残菜的老人:“大娘,剩下的菜我包圆!”老人们布满皱纹的脸上荡漾开笑意来,欣喜之色溢于言表。

这些带着晨露与泥土的蔬菜,转眼便成了饭店里1元一份的“爱心菜”。蒸腾的热气中,臧彦庆挥着锅铲大声招呼食客:“尝尝这带着人情味的菜!”此后,他总会做许许多多的善事:米面粮油送进孤寡老人的灶房,直播间里为滞销农产品奔走吆喝,为大病家庭发起的筹款链接在朋友圈刷屏……这个被善意浸透的人,用滚烫的心和行动把善意传递了下去,让平凡的日子里处处充满阳光。

在我们教室的讲台上,静静立着一个绿色的“心语信箱”。每到星期五,班主任就会打开信箱,你会发现它早已被各种满带着折痕的纸条填饱了。有人写下了同桌无私借文具的温暖,有人会记录下对老师辛苦付出的感谢,有人记录了值日生默默整理图书角的细心,还有人分享体育课上被同学搀扶的感动……这些不太工整美观的文字,像灿烂的太阳光一样,点亮了我们的教室。

让人怀念的还是语文课前“一分钟展示——夸夸我的同学”的环节。上课铃响起,语文老师必然抽出一分钟让同学们夸一夸日常看到的好人好事或善行善举。记得上个学期,我在讲台上真诚地夸赞同学弯下腰捡垃圾的那一瞬间,全班都为她鼓起了掌,她有些不好意思,眼睛却笑得弯成月牙;而有些同学总是会注意观察,细心留意:“感谢值日生默默擦掉黑板角落的灰尘,让我们能看清每一个字!”……原来,那些习以为常的整洁背后,都藏着同学无声的善意。

这些温暖虽小,但就像春天里的蒲公英,轻轻一吹,就飘满了整个教室。臧彦庆叔叔用“包圆”蔬菜传递大爱,而我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把善意种进彼此的心里。

善意并不是一场表演,而是那些发自内心而为之的美好片段:是下楼时陌生人为你推开大门、夹在书里的鼓励纸条、伤心时的温柔安慰……这些细碎的温暖,让生活充满阳光。

作者:东莞市南城阳光第七小学 五年级 4班 徐琳惜;指导老师:徐县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