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弘(东莞)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单一窗口”便捷提交加工贸易电子账册最新一周期的报核数据,报关经理傅小丰难掩欣喜:“自从有了‘短溢区间’管理改革,我们企业真是省力又省心!”
作为一家专注于大型服务器零配件生产的企业,天弘(东莞)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保税料件种类繁多,加工贸易账册底账与实际库存时常出现细微数量差异。傅小丰坦言:“过去,处理这些差异的流程繁琐冗长,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若不及时处理,小差异极易累积成大偏差,导致企业违规风险增加。”
自2024年6月1日起,《加工贸易货物“短溢区间”管理行政执法裁量基准》在全国正式实施。此项改革明确,对于加工贸易企业在运输、储存、加工、装配等各环节中,产生的加工贸易货物短溢幅度处于-1%到1%之间的情况,只要企业不存在主观过错,便不认定为违法违规行为。企业只需申请办理征税或调整账册底账手续,海关就会按规定予以核销。
“‘短溢区间’政策带来的处理方式简单又高效。就拿这次加工贸易账册报核来说,我们有51项料件存在短溢,经与海关数据仔细比对,均在±1%的短溢幅度范围内,直接在核销环节就能处置短溢数量,实实在在减轻了企业负担。”傅小丰分享道。
同样受益于这项改革的还有理光创想智造有限公司。报关主管黄娟谈及“短溢区间”政策时,笑容满面:“这项政策不仅给了我们更大的容错空间,还帮企业减少了约30%的管理成本。”据她介绍,公司主要生产打印机、复印机及零配件,在实际生产中,受生产控制、工艺流程等因素影响,账货难以精准对应。“以前每个周期核销前,我们都要投入大量人力,仔细分析实际库存与海关底账的差异数据,查找差异原因。如今,只要是幅度在±1%之间的合理短溢,直接向海关申请办理征税或调整账册,核销手续变得十分便捷。这样一来,我们能把更多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上。”
“短溢区间”改革实施以来,黄埔海关积极作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召开9场专题宣讲会,针对重点企业开展分类指导,累计接受相关咨询超2000人次。截至目前,改革实施满一周年,黄埔关区已有153家企业享受到“短溢区间”改革带来的红利。值得一提的是,该项改革措施的覆盖范围已从加工贸易账册核销环节,成功延伸至稽核查环节,将为更多企业带来便利与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