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黄江镇入选东莞市2024年度基层优秀改革创新案例
写意黄江 2025-05-23 10:07:21

5月16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召开,会议通报了东莞市2024年度十大优秀改革项目、基层优秀改革创新案例。

 

其中,由黄江镇牵头的项目——健全新型社区治理服务机制,入选东莞市2024年度基层优秀改革创新案例

 

 

 

 

东莞市2024年度十大优秀改革项目

 

 

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牵头单位:市公安局、市发展改革局

 

二、创新跨关境海空联运模式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三、创新推行“审前服务+退休一件事”集成服务模式

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四、推动公共资源直达基层破解“一老一小”服务难题

牵头单位: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

 

五、构建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局

 

六、创新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百千万工程”机制

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

 

七、健全非警务矛盾纠纷处置工作机制

牵头单位: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

 

八、完善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机制

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

 

九、打造“百千万·全莞拍”社会参与平台

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

 

十、深化工商联组织运行机制改革

牵头单位: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

 

 

东莞市2024年度基层优秀改革创新案例

 

 

一、构建“大党委”治堵机制探索基层共治新路径

牵头单位:东城街道

 

二、探索联动预警化解劳资纠纷工作法

牵头单位:石龙镇

 

三、完善机制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规范顺畅入市

牵头单位:万江街道

 

四、打造“花卉超市”带动社会力量共建美丽庭院

牵头单位:横沥镇

 

五、健全新型社区治理服务机制

牵头单位:黄江镇

 

六、推动闲置农房“连线成片”更新改造重塑乡村价值

牵头单位:东坑镇

 

七、探索人力资源全链条服务赋能实体经济

牵头单位:寮步镇

 

八、构建多层次科技创新合作开放共享机制

牵头单位:松山湖管委会

 

九、完善出海投资企业贸易转型服务机制

牵头单位:桥头镇

 

十、创新莞台高新产业园区建设运营模式

牵头单位:水乡经济区管委会

 

 

健全新型社区治理服务机制

 

黄江镇新南社区基层治理改革创新案例

 

黄江镇地处东莞南北狭长丘陵地带,早期发展重心偏北,南北资源分布不均。近年来,南部依托“双科学城”区位优势加速产业集聚,人口规模激增(仅新南社区常住人口就达1.7万),但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本外人口融合困难等问题凸显。为破解基层治理碎片化、服务不均衡难题,黄江镇以2023年10月新成立的新南社区为载体,探索覆盖小区、社区、新型产业园区“三区”的新型基层服务体系,推动基层自治、本外融合与产城融合协同发展。

 

01

 

做实小区“四微”党建,打造基层治理共同体

 

1. “大网+小网”强化“微堡垒”核心通过搭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党员楼长”三级组织“大网”和“红管家”队伍“小网”,构建“党委领导、属地管理、条块结合、部门联动”的住宅小区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责任机制,以小区党建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2. “线上+线下”搭建“微阵地”载体线下设立“红心议事会”“红心议事角”及党群服务站,线上搭建业主群、公众号等平台,确保事项沟通到位、反馈到位、解决到位。

 

3.“红蓝合力”巩固“微队伍”基础:组建由小区党支部书记、社区警长、党员楼长以及小区物业管家构成的“红管家”服务队,与平安网格“蓝管家”队伍形成“红蓝合力”,在邻里互助、社区治理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并创新“租你平安”出租屋管理模式,以“楼栋长+网格员”推行出租屋星级评定。

 

4.“服务+评价”贯彻“微服务”导向:开展40余场“周五书记约”“党群心连心”等服务活动,结合上门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并设立全镇首个物业纠纷调解室,建立物业服务质量评价机制,靶向提升服务水平。

 

02

 

创新建立多元共治机制,搭建社区居民自治“大平台”

 

1. 实施“红心议事会”机制:由社区党组织牵头,联合物业、业主代表、新业态群体等,推行“居民吹哨、部门报到”响应模式,累计召开议事会11场,居民反映民生、交通等领域问题71项,目前已办结62项。实行问题销号管理,公开事项进度,确保权责透明。

 

2. 建立小区物业评价机制制定《新南社区小区物业管理评比方案》,采用“共性考核+问卷调查+飞行检查”评比模式,促进“物业+居民+社区”三方协同共治。由社区约谈低分物业并敦促整改,形成良性的“比赶超”氛围。

 

03

 

构建新型产业园区,促进高质量产城融合

 

1. 打造“园区事园区办”服务新模式:在天集·磁海产业园设立南部便民服务中心,可办理含公安、工商、人社等在内的908项政务服务事项及256项“莞深通办”事项,启用至今提供业务咨询和办理约4517宗。配置24小时自助服务区(覆盖200余项服务事项),投入使用以来累计办理业务1736宗。同时,为满足园区企业和产业人群文化需求,设立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举办社区教育及古风文化体验活动共21场,服务超1.5万人次;联合企业开设技能培训、暑期夏令营等公益课堂35场,惠及3300人次。联动天集·磁海产业园引进祥森光电等70家优质企业,规划建设4841亩南部现代化产业园和202亩新兴产业园,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产业反哺、双向赋能的可持续发展生态。  

 

2. 打造南部便民“生活圈”:激活小区商铺资源,推动10438户市场主体纳入“乐购黄江”消费券范围;靶向招引轻奢品牌、体验店打造网红消费地标;利用闲置空间建设儿童友好共享空间,提升居民生活的质感和温度。  

 

源|东莞+  黄江镇党政综合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