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样!中山最早的CBD正在升级改造
中山日报 2025-05-22 11:38:30

好消息!

中山街坊期待的

香山古城7条道路

启动升级改造

 

“等了几年,终于盼到门前这条路改造了!”52岁的市民陈先生在石岐街道民族路上出生长大,成年后又在这条路上经营着一家古玩店。

 

听到香山古城周边七条道路(泰安路、民族路、亭子下大街、湖滨路、太平路西段、太平路东段、拱辰路)改造升级的消息时,陈先生一家都喜出望外,“改造好了,老人家出门我们都不用再那么担心了。”

 

陈先生对自家老人的担心,源于他曾看见有老人被在店门口前不远处凹凸不平的地砖绊倒。陈先生说,民族路两侧人行道上的地砖由于年久失修、树木生长挤压等原因,许多地方不是破损的,就是被“拱”得高低不平的,行人行走难免磕磕绊绊。到了夜晚,两侧的路灯又较为昏暗,更是影响出行视线。

 

5月20日,民族路改造工程开始进场施工,工期将持续两个月。记者 缪晓剑 摄
随着香山古城周边7条道路
改造提升工程的启动,
陈先生的担忧烟消云散。

石岐街道城建局工作人员曾小洲介绍,自5月19日起,石岐街道将对香山古城周边7条道路进行分段半封闭或全封闭施工,改造内容包括路面修整、人行道整体改造、“三线”下地、街道歪树修剪或迁移、强弱电改造、路灯提升,预计2025年9月恢复正常通行

 

民族路上的部分树木
将移至沙咀公园种植

 

“那么大棵树‘咔嚓’一下倒下来,横亘在马路上,幸好是中午12点多,路上人不多,没砸到人。当时我的车就停在自家门口,差点就砸到了,真是太危险了!”回想起自家路对面4月30日倒塌的阴香树,芳姨5月20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仍胆战心惊。

 

图片
图片

4月30日,民族路一棵阴香树突然倒塌。记者 缪晓剑 摄

 

作为一名归国华侨,芳姨在民族路上已经住了40来年。当天,她走上前看到:倒塌的阴香树树木根部暗藏着巨大的白蚁窝,根部几乎已被侵蚀“中空”,数不清的白蚁在树木根部和地上乱窜。见此场景,街坊邻居中有人立刻报了警,后续由园林和石岐街道相关部门人员到场处理。

 

门前已生长五六十年的

树木被清理,
芳姨万般不舍。

 

“长了几十年的树肯定保留下来更好,但是里面都空成那样,肯定是没办法保留了,但凡有点大风大雨就容易倒塌,对行人和周边住户来说都是个安全隐患。”芳姨说,大概10年前,他们家门前的一棵树就被大风大雨吹倒。近两年来,民族路上也有好几棵树被吹倒。每逢台风季节,周边街坊邻居看到那些“歪树”都会快步走过,生怕大风大雨把树吹倒下来砸到。

 

图片
倒塌的阴香树树干已经“中空”,白蚁在里面筑巢。记者 缪晓剑 摄

 

 

陈先生住在民族路已有52年。由于树龄太大、生长旺盛,陈先生家门前的树木根系已长到家里,白蚁也顺着树根“安了家”,祸害了家具。“我上个星期又打了白蚁药。”对此,陈先生一家叫苦不迭,曾通过各种渠道反馈。这几年来,民族路沿路不少商铺和居民都通过各种渠道反映两侧树木影响采光,并且倾斜严重,大雨大风天会出现树木倾倒现象,纷纷表示期盼给树木“搬家”。

“民族路上的树木迁移是迫在眉睫的!”曾小洲也这样表示。他解释道,民族路两侧的树木主要为阴香和白兰树,离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均不足1米。两侧人行道宽度在1.8到2米之间,人行道现状不够通畅,且人行道下埋设了部分管线,立地条件差。又因为阴香树和白兰树喜阳的生长习性,大部分树木向道路方向倾斜生长,一部分树木土球裸露在外,一部分树木严重倾斜影响行车安全。同时,由于白蚁蛀蚀,部分树木从根部开始已经中空,随时都有可能因失去支撑力而倒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倒塌的阴香树根部已经被白蚁蛀蚀严重。记者 缪晓剑 摄

 

早在2024年,石岐街道就开始重点关注民族路上的“歪树”,寻找最优的解危方式。曾小洲透露,2024年11月9日,石岐街道邀请中山市风景园林协会相关专家到民族路“把脉问诊”,对沿路树木迁移进行现场论证,专家论证后一致认为现状树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并且由于树木树龄大,大部分阴香已无景观效果和观赏价值,也无迁移再利用价值,建议进行异地处理,少部分树木还可迁移种植。

 

随后,石岐街道迅速申办了该批树木的管理权限,结合专家论证结论将民族路树木迁移方案进行网上公示,并办理了迁移许可证等手续。

 

因为阴香树和白兰树喜阳的生长习性,大部分树木向道路方向倾斜生长,影响行车安全。记者 缪晓剑 摄
图片
在民族路改造工程建设方案谋划时,石岐街道城建局与民族社区就曾通过实地走访调研、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过周边居民和商户的改造意向。超九成受访者同意迁移树木,解除身边的安全隐患。

 

图片

 

 

据介绍,民族路上的树木将分为两种处理情况:侵蚀中空的树木将进行异地处理;根系完整、有迁移价值的树木,将主要移至中山奇遇时光乐园附近正在建设的沙咀公园种植。同时,被移走的树木留下的树池将进行临时回填,等到人行道整改时一并改造。

 

民族路原为西市,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而改称为民族路,1967年曾改为东风路,1981年夏至今沿用民族路这一路名。民族路被喻为“中山最早的CBD”。1925年,南洋华侨归乡建起骑楼商铺,药铺、茶楼鳞次栉比。1984年发展为小商品市场,后来也称之为“女人街”,不少中山初代个体户,就是在这条街上实现了“淘金梦”。

 

  如今,这条有着南洋骑楼拱廊与民国青砖小巷的大街,正凭借着独特的风韵,吸引不少年轻人争相涌入,将一台台咖啡机、制冰机搬进百年老屋,让古城“活”起来。“这也是我非常期待改造的第二个原因,希望这里基础设施改造好了,真正实现活化起来,让这里人气更旺,也带旺我的生意。”陈先生笑着说。

 

 

文:记者 江慎诺 通讯员 万双双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中山石岐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