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东莞市组织召开2025年“龙舟水”会商研判会。市应急管理局分管负责同志,市三防办相关单位科室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议上,市气象局、东莞水文测报中心分别分析研判东莞市“龙舟水”气象、水文情况;市水务局、市自然资源局结合部门职责汇报了“龙舟水”防御准备工作。
会议指出,据会商研判,今年“龙舟水”降水量偏多1~2成,可能出现极端强降水。“龙舟水”集中降雨时期即将到来,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凝聚各方合力,发挥各方作用,形成坚强有力、覆盖全面的三防工作体系。会议强调,要压实责任,严肃三防工作纪律。各镇街(园区)党委、政府要肩负起政治责任,严格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党政主要领导汛期原则上不得同时离岗。要加强部门联动,强化隐患排查。各级各部门要坚持预防为主,常态化排查水利工程、市政设施、地质灾害、易涝桥梁、临山临水等重点路段、重点部位,完善隐患排查整治闭环管理机制。要发挥镇街(园区)属地管理作用。各镇街首要任务是尽快完善综合治理委员会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统筹协调工作小组的各项三防机制,确保三防工作不断、力度不减,能够最大限度保障人员安全、降低灾害损失。
01
以“演”筑防 以“练”强战,东莞市开展东纵路内涝应急处置拉练
为强化东莞市内涝处置能力,5月14日,东莞市举行东纵路内涝应急处置拉练,设立市级和镇街(园区)分会场,演练主会场(后方指挥部)设在市应急指挥中心,第一分会场位于莞城街道应急指挥中心,第二分会场位于莞城街道东纵路。演练由东莞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尹礎同志担任演练总指挥。市应急管理局、市气象局、市水务局、市公安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消防救援支队等单位联合参加演习,共投入参演人员200余人。
本次拉练以“龙舟水”期间东莞市普降暴雨为背景,通过“指挥调度”“工作实施方案”“路面内涝积水防御”“应急处置”等四个科目,真实呈现暴雨内涝处置流程。各参演部门和队伍进入演练情景后,按照真实险情开展应急处置,积极主动落实现场交通疏导、危险区域管控、水利工程调度、属地社区通知提醒等工作,实战检验了东莞市在内涝积水抢险救灾工作中的应急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水平。本次演练还应用了视频通讯系统、对讲机联动等技术,将现场信息资源快速共享到市应急指挥中心,为指挥调度、应急处突提供了技术和信息的支撑。本次拉练实现实兵拉动、实物调度、实战检验,全面真实地突击检验东莞市重点内涝点的应急响应能力及跨部门跨镇街现场处置能力。
02
东莞市开展防汛应急桌面演练,有力检验部门联动能力
为强化东莞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5月14日,东莞市举行2025年东莞市防汛应急桌面演练,并设立市级和镇街(园区)分会场,演练主会场(后方指挥部)设在市应急指挥中心。市委宣传部、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等单位参加了桌面演练。
本次桌面演练设置背景为“龙舟水”期间东莞市普降暴雨,共设置了会商研判、防暴雨应急响应、城区内涝积水、防汛IV级应急响应、地质灾害救援、“五停令”执行落实、结束应急响应等七个演练项目,重点围绕三防自然灾害处置的多样性、复杂性和耦合性,充分展现东莞市暴雨自然灾害防御全流程,有力检验各镇街(园区)、各单位、各救援队伍在三防自然灾害上的应急响应能力、现场处置能力。
在此次演练期间,参演人员针对多项关键防汛工作展开了深入讨论。防洪调度及风险图方面,明确重点是密切关注寒溪水、石马河等流域水位,绘制精准的防洪风险地图能为防汛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大流量排水车拉练及调度方面,在强化管理和训练情况,其能在短时间内整备出发。但实际调度可能受交通拥堵等因素影响,后续需加强与多部门协作。电力抢修方面,电力检修人员进入漏电风险区域,必须严格遵守规范,做好绝缘防护,保障自身与救援现场安全;同时要严防路灯等公共设施漏电情况。行道树管理方面,日常要对行道树进行巡查加固,灾害发生时会迅速清理倒伏树木,保障道路安全畅通,并与交警部门配合疏导交通。通过对这些关键工作的深入讨论,各参演部门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工作重点,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为今后更好地应对洪涝灾害奠定了坚实基础。
演练结束后,本次演练总指挥、东莞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尹礎作了全面而深刻的总结讲话。他首先对本次演练给予了充分肯定,对组织和参加演练的所有单位和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表示诚挚慰问和衷心感谢。同时,针对今后的防汛工作,他强调了三点意见,要强化风险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和严重性,时刻保持警惕。要加强监测预警,提高精准度。为防汛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要加大隐患排查力度,落实整改措施,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03
“龙舟水”防御工作要点
“龙舟水”(5月21日至6月20日)是东莞市前汛期暴雨最频繁、强度最大、影响最重的一段时期,且降雨经常发生在下半夜到早晨,往往出现连续多日的持续性强降水,预报预警难度较大,极度考验应急处置能力;其防御要点为:
1.严格值班值守制度。确保24小时专人值班与领导带班,特别强化夜间值班力量,保证信息传递通畅,确保指令及时下达与执行,严守工作纪律,杜绝脱岗、漏岗现象。
2.重点防控次生灾害。重点防御强降水导致的内涝、中小河流洪水、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
3.做好在建工程及水利工程相关工作。提前做好在建工程安全度汛准备;做好水库、闸坝等有关水利工程的安全检查和科学调度工作。
4.防范强对流天气影响。注意防御强对流天气对户外工地、高空作业、水上船只、简易工棚、行道树木、广告牌等的影响。
5.强化监测预警机制。密切关注水雨风情变化,加强会商研判,借助多种渠道及时向公众与相关责任人发布预警信息,严格落实临灾预警“叫应”机制,提升预警精准度与时效性。
6.提升群众避险意识。通过社区宣传、媒体报道等方式,广泛普及防汛避险知识。
素材来源 | 自然灾害救援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