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省级大奖“拿到手软”!“博学东莞”出佳绩→
东莞+ 2025-05-19 18:21:50

近日,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广东省主会场活动公布多项文博省级大奖。东莞2项展览荣获“第五届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全省共10个),3项展览获“单项奖”(全省共10个),占总奖项的1/4,再次延续了2023年第四届评选的好成绩。

其中,东莞市博物馆《莞·藏——100件文物里的东莞故事(第一季)》可园博物馆《自是花中第一流——东莞馆藏居巢居廉绘画精品特展》,荣获“第五届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

“单项奖”方面,东莞展览馆《一方山水一方人——莞邑名贤文化展》获最佳选题奖,袁崇焕纪念园《瓷·变——明末清初青花瓷精品展》获最佳海报奖,石龙镇博物馆《狮王争霸 龙狮贺岁——岭南醒狮文化特展》获最佳活力奖。

此外,可园博物馆获评“广东省最具创新力博物馆”,位列第四。鸦片战争博物馆的《林则徐的精神世界展》获评广东省2025年“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连续5年获此奖项。

在第二届广东博物馆讲解员大赛暨全国“博协杯”选拔赛中,来自可园博物馆的韩慧妤和来自鸦片战争博物馆的彭镜源荣获专业组三等奖,来自东莞展览馆的曹宏获志愿组二等奖。

占据全省1/4的获奖席位

第五届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由广东省博物馆协会主办、广东省博物馆协会博物馆陈列艺术专业委员会承办,旨在鼓励各地博物馆多办具有地方特色、制作精良的陈列展览,提高陈列展览和社会服务水平。今年,活动共收到全省各地市申报的展览39个,经初审共有38家单位符合参评条件并参加现场陈述和评审,总分数排名前十的展览获选“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是全省博物馆陈列展览领域的最高奖项,并推荐10个展览获“单项奖”。

此次东莞占了1/4的获奖席位,均为“博学东莞”原创精品展览,着重展现和传播东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文物讲故事、以展览现精神,并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配套社教活动实现文化遗产的多元阐释传播,扩大社会效应和传播效果,着力打造成为现象级文化大展。每个展览活动推出以来,都广受观众关注和好评,展现了东莞文博单位以“文化解读、审美欣赏”作为策展理念、以文物与时代紧密相连的展览叙事体系和体系化、精品化的活动策划能力。

可园博物馆获评

“广东省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近年来,可园博物馆成绩亮眼,推出的《“容庚与东莞”主题展览》《自是花中第一流——东莞馆藏居廉居巢绘画精品特展》连获两届省“十大精品展览奖”,今年可园博物馆还以排名第四的成绩跻身“广东省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十强,这座承载着岭南文化基因的历史地标,通过“科技赋能+分众服务”的创新实践,构建起传统文化机构转型发展的“场景活化-教育传承-产业联动”三维生态链,为新时代文化遗产活化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近年来,可园博物馆通过数字技术驱动文化传播革新,打造了“中秋可园”文化IP。2022年首创“岭南园林实景秀”直播模式,全球超500万网友云端共赏亭台映月;2023年推出《岭南生活美学录》网剧,以影视化叙事解构中秋习俗,获600万次全网播放;2024年“国风赏月夜”活动,通过古今交融的场景设计吸引万人同游,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2022中秋可园——岭南园林实景秀演出

采用“文旅融合”模式创新传统节庆民俗体验,春节、元宵期间整合粤剧实景演出、非遗工坊体验、文创市集等多元形态,形成“展演+体验+消费”的复合场景,累计吸引30万人次线上线下参与,构建起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的有效连接。

2025年可园元宵文化庙会现场

通过精准服务构建文化生态圈层。针对青少年群体,推出“可园可以”小学士夏令营、省级比赛“可园杯”硬笔书法大赛,通过馆校合作将藏品资源转化为教育素材;针对社会不同群体,紧扣可园雅集文化传统,推出“岭南四时春”,为东莞各界提供高质量高品位的文化交流平台,促成文化、商业等多领域跨界合作。

鸦片战争博物馆连续5年获评

省“博物馆里读中国”主题展览

“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评选活动,由国家文物局和中央网信办联合主办,旨在全面发挥博物馆在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阵地作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厚植家国情怀、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各省亦同步开展评比。

获奖展览《林则徐的精神世界展》以“精神世界”为线索,透过奏疏、书信、诗稿、器物与历史图景,还原一个立体鲜活的林则徐,让观众走进他“海纳百川”的胸襟与“壁立千仞”的坚守,触摸他面对民族危亡时的灼痛与抗争,探寻他超越时代的开放视野与变革勇气,传导“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担当、“睁眼看世界”的智慧、“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赤诚,映照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文化基因。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鸦片战争博物馆继《道路决定命运——从鸦片战争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1年,国家、省级)、《百年薪火——禁毒先驱林则徐家风传承展》(2022年,省级)、《双城记——明清以来广绣苏绣精品展》(2023年,省级)、《扬威中外 震铄古今——虎门销烟精神展》(2024年,国家级、省级),连续5年获此奖项。

相关链接

一起来看看东莞这些获奖展览

第五届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

东莞市博物馆《莞·藏——100件文物里的东莞故事(第一季)》,立足学术研究讲述东莞故事

《莞·藏——100件文物里的东莞故事(第一季)》整合了东莞市博物馆馆藏的148件/套、计330件文物,展出上篇“考古发现东莞”和下篇“100件文物里的东莞故事”两部分,在展现东莞考古工作成果、“莞藏”器物的美学精髓的同时,梳理城市历史文化,呈现人文精神、生活气息和城市底色,打造贴近市民乡土文化需求、富含岭南美学意蕴的文化空间。

展览启动仪式以“莞邑夜宴”为主题,期间邀请举办学术沙龙等活动,并推出了55张精品海报,入选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博物馆头条举办的“2024年中国博物馆美术馆海报设计年度推介活动”之年度最佳作品(第一名),2025年3-5月与央视新闻合作推出“文物日历”,引起关注热潮。

展览同时推出系列文创,围绕特色文物“明 绿釉陶鹅”,与东莞城市出圈IP“烧鹅”跨界融合,开发“困死鹅”系列文创产品;推出时尚又实用的“最东莞”手提袋、流沙票根、旋转冰箱贴等文创,让观众将“东莞故事”带回家。

第五届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

可园博物馆《自是花中第一流——东莞馆藏居巢居廉绘画精品特展》,融合“园”“展”讲述何以成为岭南画派策源地

《自是花中第一流——东莞馆藏居巢居廉绘画精品特展》作为2023年“博学东莞”文化品牌首展,是国内最大型的“二居”学术展览之一。展览以岭南画派先师居巢、居廉绘画艺术为原点,从近千件东莞馆藏“二居”书画作品中精选154件系统呈现馆藏居巢居廉绘画珍品,再现岭南画派“撞水撞粉”技法精髓,传递“二居”的艺术生命和创作精神,实现学术与体验深度融合。展览共吸引线下20.2万人次观展,线上展览、系列视频、讲座直播等辐射30万网友。

展览的公共教育活动凸显“美”学。适逢阳春三月,可园繁花盛开,可园博物馆将公共教育活动打造成一次对岭南物候之美的诗意实践。以“花”为主题,策划了“花到岭南无月令”系列活动,举办了“博物馆之夜——花朝春夜,共赴可园”特色活动,在农历三月花朝节,重现清代文人雅士“花朝清供”的场景。

“博物馆之夜——花朝春夜,共赴可园”特色活动

在社会传播上着力于“广”,进行多层次、多媒体、高频率、有节奏的展览宣传。为展览打造的“博学东莞·可园号”展览主题公交专线,连接可园与市区多个主要商圈和重点学校,把展览信息流动出去,把观众迎接进来。

“博学东莞·可园号”公交专线

文创产品开发以IP授权的方式,开发了7个系列9款产品共1万余件/套,短时间内销售一空。

与“马可波罗”公司联合开发的瓷板画《牡丹蝶石图》

通过媒体矩阵式推广,获文博圈推荐为2023年4月“全国博物馆100个精选大展”,各类宣传报道共计102篇,社会反响热烈,使展览成为一场展现岭南花鸟画、岭南文化底蕴的艺术盛宴,是一次对传统绘画展创新呈现的探讨,也是对东莞创新精神的生动诠释。

最佳选题奖

东莞展览馆《一方山水一方人——莞邑名贤文化展》,透过一群人解读一座城

《一方山水一方人——莞邑名贤文化展》是东莞首个跨古今、多领域、全景式、立体化呈现莞邑名贤的原创人文群像展,精选东莞100位在国内外、岭南地区有重大影响力的历史人物、现当代两院院士、科技精英及奥运冠军等先贤名人,联动23家文博单位,展出389件展品,深度挖掘和集中展示莞邑优秀传统文化及地方人文精神,阐释“忠义”“重教”“勤学”“精研”“开拓”“务实”“敢为人先”等历史人文精神和“海纳百川 厚德务实”的城市特性,为市民打开一扇读懂“何以东莞”的全新窗口,培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展览推出后广受好评,入选2024年度广东省“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社会各界对展览反响热烈,两度延期,展期自2024年1月25日至9月12日,并于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同步启动全市镇街巡展,展期内参观观众29.85万人次。

最佳海报奖

袁崇焕纪念园《瓷·变——明末清初青花瓷精品展》,以海报设计展现精巧青花

《瓷·变——明末清初青花瓷精品展》展出逾百件青花瓷精品,是国内博物馆首次系统性展示“转变期”瓷器发展历程的原创专题展。“中国瓷器艺术发展的转变期”,指在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至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的73年间,由于没有官方禁令,加上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市场需求扩大,以景德镇为代表的民窑异军突起,所产造的青花瓷胎釉质地细腻精良,施釉紧薄莹亮,色调青翠淡雅,画面融汇中西元素,绘画风格又新颖多样,其艺术造诣为民窑瓷业前所未见。展览从“瓷之变、业之变、工之变、器之变、饰之变”五部分讲述明末清初时期瓷器的发展历程,展现这一时期以景德镇瓷匠为代表的中国匠人们不屈不挠的精神、追求创新和突破的卓越智慧和工艺水平。

倒计时海报节选。海报紧贴展览主题,突出青花瓷的精巧与神秘,简洁的设计和不断变换的数字展现出动态效果,引人入胜

2024年2月,《瓷·变——明末清初青花瓷精品展》倒计时海报在“2023年中国博物馆美术馆海报设计年度推介活动”中被评为“十佳海报”。该评选活动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支持,博物馆头条和美术馆头条主办,共有200余家博物馆及其设计师投稿600余组海报参与评选。

最佳活力奖

石龙镇博物馆《狮王争霸 龙狮贺岁——岭南醒狮文化特展》,非遗醒狮传递新年活力氛围

“醒”在粤语中,兼有“醒觉”与“机灵”之意,在岁末年初推出《狮王争霸 龙狮贺岁——岭南醒狮文化特展》,更添新岁精神气。展览全面展示了南狮的发展历程与创新,通过实景再造的形式,以“玩出来的千年醒狮”“刀笔刻‘狮’寻踪非遗”“醒狮‘潮’起来”三个篇章,介绍醒狮的历史渊源、非遗技艺、现代发展,展出佛山传统狮、揭阳青狮、从化猫头狮、鹤山鸭嘴狮、东莞麒麟、马来西亚现代狮等各具地域特色的狮子头,集中表现南狮喜、怒、哀、乐、动、静、惊、疑8种神态。

展览把醒狮文化跨越时空的魅力体现得淋漓尽致,吸引众多团体参观和学生研学,共接待观众近10万人次,接待团体96个,公教活动参与人次达2万,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文字:赵水平 图片:东莞市文广旅体局 编辑:戴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