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东莞展览馆重磅“上新”。5月18日,由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指导,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东莞市文物局)、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主办,东莞展览馆承办的“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在东莞展览馆拉开帷幕。清华大学东莞校友会、广东清大创新研究院、东莞市收藏家协会以及东莞各文博单位代表、高校学生共100余人参加展览开幕活动。

“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是“博学东莞”系列展览年度重点项目,是东莞文博机构首次与国内顶尖高等学府文博场馆联合办展,是一次融合高校和地方人文资源,赋能城市文化发展的有益探索实践,被列入东莞2025年文化强市重点项目,也是继“容庚与东莞”“坪石先生专题展”“莞邑名贤文化展”之后,持续推动和落实“莞邑名贤传承计划”,传播和弘扬莞邑名贤文化的重要展览项目。

本次展览分为“文宗学府”“清华莞影”两大板块,展出了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冯友兰、梁思成、费孝通等130余名近现代有重要学术贡献和社会影响力的清华学人的240余件珍贵手札和档案资料,并以莞籍史学家、清华学人张荫麟诞辰120周年为契机,融入本土清华学人的展示内容,呈现清华学人精神风貌,传播莞邑人文精神,以地域视角解码东莞与清华的百年渊源。

近年来,东莞深入挖掘历史人文,涵养城市品格,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高质量发展。此次清华学人手札展在东莞举办,是东莞与清华在文化传承、精神共鸣上的深度联结,更是高校与地方文博资源的创新融合。接下来,东莞将以此次展览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东莞历史人文的梳理和研究,尤其是莞籍学人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的影响和地位,以历史名人与学术传统提升东莞文化影响力,推动更多人文主题精品展览落地东莞。同时,将展览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通过校园巡展、研学实践等形式,让先贤精神走进课堂、融入生活,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丰厚的人文滋养,为城市发展厚植人才根基。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东莞文博场馆在策展合作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与清华等知名高校在文化研究、文物保护、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加强文博资源与高校智力融合,实现双向赋能,让博物馆成为连接学术高地与地域文化的“枢纽”,助力莞邑文化在学术对话中焕发新的活力。

本次展览得到社会各界鼎力支持,其中本土收藏家王晓强将清华学人信札、纪念邮品、张荫麟著作等20件藏品慷慨捐赠予东莞展览馆,包括民国时期董作宾精摹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册页、清华教授钱穆寄给汤定宇先生信封、清华同学会广州分会寄给粤海关戴恩赛夫妇的公函信封等,极具收藏价值。藏品捐赠仪式上,东莞展览馆为王晓强颁发了永久收藏证书。

当天,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原常务副馆长、策展人杜鹏飞不仅带来一场以“人文日新:清华学人手札中的人文与科学”主题的专题讲座,介绍展览背景及概况解读名家大师手札背后的故事,而且进行了展览导赏,引领大家走进一段段清华学人的治学故事,感受他们笔下的学术理想和家国情怀。

本次展览将在东莞展览馆三楼专题展厅展出至2025年9月13日,欢迎大家前往展厅参观,一起感受清华学人的尺素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