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话莞 | 婚育有奖 为爱加持
东莞+ 2025-05-16 10:07:16

插画 郑伟华

“结婚奖励1万元,每生一娃各奖励1万元,奖励秒到账”。近日,东莞市横沥镇新四黄塘村甩出的“王炸”——《新四黄塘村促结婚助生育奖励方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此前,东莞厚街陈屋社区、长安厦边社区、寮步富竹山村等都已推出了生育补贴措施。这些措施为年轻人婚育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持。

放眼全国,类似的婚育激励政策正在多地试点推行。广州白云区南岭村对初婚夫妻最高奖励4万元;浙江省鼓励发放结婚红包、消费券;山西吕梁市对符合条件的初婚夫妇给予1500元奖励……从现金补贴到税收减免,各地政府正以多种方式鼓励婚育,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婚育不仅是个人选择,更是需要全社会共同支持的课题。

当下,我国正面临人口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社会面临生育率下降、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这些能够提振年轻人婚育意愿的举措值得肯定。通过政策介入,从“催婚催育”转向“助婚助育”,发钱、发补贴鼓励结婚生育是个良好开端。

我们也看到,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已形成政策合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发放育儿补贴”;全国至少已有25个省(区、市)在地方性法规中,明确延长婚假;广东、陕西、河南的多个地方,出台红娘激励办法……这种多层次、立体化的政策矩阵,正在为年轻人构建越来越友好的婚育环境。

而要真正破解婚育困局,既需要短期的经济激励,更需要长期的制度保障,在就业、住房、教育等深层次领域持续发力,切实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同时完善生育保险制度,推动家庭友好型社会建设。这些有待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构建更友好、更支持婚育的环境。

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富有创新性、针对性的政策出台,也期待社会各界能够形成合力,共同为年轻人的婚育选择“减负”“赋能”。毕竟,婚育不仅关乎个人幸福,更关乎国家未来。在这个意义上,为爱加持,就是为未来投资。

文字:汪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