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因车祸“躺平”男子,3个月后病房走廊上演康复版“速激”
东莞+ 2025-05-15 17:04:53

“医生,我还能站起来吗?”34岁邓先生望着骨折变形的骨盆苦笑,车祸让他的耻骨联合开口,核心肌群集体罢工,连最简单的翻身都成了高难度动作,只能“躺平”,但在东莞康复医院进行髋膝关节康复治疗3个月后,他竟在病房走廊上演康复版“速激”,实现生活能力的“满血复活”。

从卧床到行走,3个月实现康复闯关

34岁的邓先生在2024年底车祸致骨盆骨折,术后于1月27日转入东莞康复医院进行髋膝关节康复。入院时他的骨盆对称但耻骨联合稍宽且压痛,因长期卧床导致腰腹及下肢肌肉萎缩、力量不足,无法自主站立行走,需辅助工具转移,日常生活能力大幅下降。

市康复医院康复团队为邓先生定制了三阶段渐进式康复计划,贴心守护每一步恢复:急性期(术后2-4周)以消肿止痛为主,通过踝泵运动、股四头肌静力收缩和上肢训练,兼顾循环与肌力;恢复期(4-12周)用仰卧屈膝抬腿、侧卧抬臀和坐姿平衡训练,逐步唤醒关节灵活与躯干稳定;功能期(12周后)则通过蚌式开合、鸟狗式及评估后的慢跑游泳,强化肌力与协调性,助力其生活能力的“满血复活”。

全程康复过程中个性化调整,医学观察与科学训练结合,陪伴邓先生稳妥回归日常。

走廊上演康复版“速激”

在医院医师、康复治疗师、护士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三个月的治疗,邓先生的双髋关节活动度、双下肢肌力有了显著进步,从原来的卧床到轮椅再到助行架辅助步行到现在的可以独立步行。最终出现邓先生开心地在医院走廊上演康复版“速激”的一幕。邓先生向医护人员笑着说:“从来没想过这么快就能恢复自己走路,太开心了!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和鼓励!”

东莞市康复医院髋膝关节康复科是广东省首创的专业康复科室,依托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查振刚教授团队的技术支持,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髋膝关节术后康复治疗,帮助患者高效恢复功能。科室以先进技术、权威专家和标准化流程为核心,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康复保障。

相关链接

家庭锻炼小贴士

呼吸训练:腹式呼吸激活核心肌群(每天5分钟)

坐姿抬腿:双腿交替抬起15次×3组,增强下肢稳定性

平衡垫站立:从10秒开始,逐步提升单腿平衡能力

必须警惕的信号

医生强调,髋膝关节康复期间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患处持续疼痛或肿胀加重,下肢麻木、皮肤温度异常,行走时骨盆异响或步态不稳

心理支持同样重要

心理康复科建议,长期制动可能导致情绪低落,可尝试:加入病友互助群,通过冥想/音乐缓解焦虑,定期与医生沟通调整康复计划。

文字:冯静 图片:医院供图 编辑:段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