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尊重基层群众实践,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务必使改革的思路、决策、措施都能更好满足群众诉求。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下基层车来车往,掌握工作情况停留在看材料、听汇报层面,走进乡村社区串门入户、体察民情、宣传政策的主动性不够,遇到群众办事,缺乏耐心和责任心,面对群众困苦,缺乏同情心,不能全身心去解决群众疾苦。个别党员干部把精力放在开会、阅文、迎检,眼光“往上看”,“往下看”的少,不愿深入基层体察民情,遇到群众诉求敷衍应付,逢年过节对基层贫困户慰问时很热情,解决实际问题较少,帮扶工作不注重后续跟踪服务,不诚心实意为民办事。通过不断改进党的作风,引导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使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成为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切实增强联系服务群众的主动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人民群众。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不注重与群众沟通,长期不走访群众,导致与群众逐渐疏远。一些基层干部自认为熟悉基层情况,对一些情况见怪不怪,存在麻痹思想,发现问题的政治敏锐性不强,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去解决。一些地方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机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一些入户走访仅停留在询问基本情况,简单登记上,没有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这些致使基层群众疏远党员干部,片面认为党员干部不会真正为他们干实事,对党员干部的不满情绪增加,干群关系紧张。通过不断改进党的作风,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创新总结“入户走访法”模式,切实解决好各级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截路、最远一家人”问题。优化领导干部包联基层村(社区)制度、机关党员干部“双报到”等相关文件和政策,创新联系服务群众的方法,搭建联系服务群众平台,促进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工作是我们的看家本领,我们党靠群众工作起家,同样要靠群众工作实现长期执政。现实生活中,一些基层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为民服务意识不够,学习理解能力欠缺,对自身工作职责不清楚,仍然存在不会干的现象。对一些基层群众工作不知道如何干,造成工作拖拉,群众意见大。甚至一些村(社区)干部只是单纯地承担通知和跑腿等杂事,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对自身岗位职责理解不到位,甚至不清楚,在服务群众工作上大打折扣。通过不断改进党的作风,引导党员干部站稳群众立场,厚植为民情怀,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问题清单+责任落实”机制,通过项目化推进、闭环化管理,把惠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结合各地实际,有关部门加大对基层组织的指导和帮扶力度,让基层干部提计划、拿方案、抓落实、做主角,上级组织提建议、搞扶持、当幕后、做后盾,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没有充分认识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制度或者脱离实际,缺乏可行性;或者过于粗疏,缺乏针对性;或者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性。基层群众工作没有紧密结合镇街、村(社区)实际,实用性和操作性不强,宣传不到位,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不断改进党的作风,使各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着力在“四风”方面查问题、找差距,时刻做到“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不断拓展服务群众渠道,扩大联系服务群众覆盖面,切实做到联系群众“零距离”、服务群众“零公里”、基层组织“零休克”、干群关系“零隔阂”。
(作者系中共东莞市委党校科研科科长、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