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泽平宏观与智联招聘联合推出“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报告,以期准确把握人才流动特点、持续跟踪人才流动趋势。2024年人才流动延续分化趋势。
跨城求职人数增加 流动人才中本科以上学历五成多
在求职人才中,约四成为跨城求职者,即现居住城市和简历投向城市不同的流动人才。从性别看,2024年流动人才中男性占61%,高于求职总体的56%,男性依旧更可能跨城求职。从性别看,2024年流动人才中男性占61%,高于求职总体的56%,男性依旧更可能跨城求职。从学历看,2024年流动人才中54%为本科及以上学历,高于求职总体的47%,高学历人才更有可能跨城求职。从行业看,2024年流动人才中55%分布在IT互联网、房地产、制造业行业,较2023年下降0.5百分点,其中,由于房地产行业处于调整期等,近年人才异地求职比例较高。
东莞位列全国第18名 珠三角人才集聚效应明显
为衡量城市的人才吸引力,定义人才吸引力指数为人才流入占比、人才净流入占比、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净流入。
从人才吸引力指数观察,2024年北京、上海、深圳位居前三名,北京连续多年占据榜首,上海距北京的差距缩小,广州、杭州、成都、南京、苏州、武汉、无锡位居前十。
从结果看,2024年前十城市与2023年相比无位次变动。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京人才吸引力指数连续多年第一,由于薪资优势明显,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众多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北京对求职者一直保持较高吸引力,人才保持净流入,近几年排名占据榜首;上海市经济体量大且增长稳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蓬勃发展,吸引大量人才来沪,人才吸引力指数与北京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深圳、广州近年位次分别稳定在第三、第四。
值得一提的是,东莞作为珠三角的重要城市之一,在这次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位列全国第18位,成为广深人才外溢的重要承接城市,其人才集聚效应明显。
需要关注的是,尽管深圳的人才流入占比有所下降,但其人才外溢效应显著,大量高层次人才依然留在了珠三角地区,其中广州占比11.5%,东莞占比10.5%,东莞作为珠三角的重要城市之一,不仅承接了深圳外溢的人才,还吸引了周边城市的人才流入,成为珠三角地区人才流动的重要承接地,从数据上印证了珠三角人才聚集效应增强,以及东莞对人才吸引力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