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女白领摘镜术前查出视网膜脱离,医生紧急“拆弹”
东莞+ 2025-05-13 18:18:55

4月27日,36岁的电子厂职员李女士(化名)进行常规近视手术术前检查,双眼近视600多度的她满怀期待来到暨南大学附属东莞爱尔眼科医院,希望通过近视矫正手术摆脱戴了20年的眼镜。然而,屈光科术前检查显示,其右眼视网膜下方出现灰白色隆起,并伴随明显裂孔,最终被诊断为“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李女士坦言,自己从未了解过高度近视可能引发眼病风险,甚至分不清“视网膜脱离”和“近视加深”的区别:“以为只是换个镜片的事,哪知道眼睛内部已经‘漏洞百出’”。  

双眼近视600多度,出现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作为一名“运动爱好者”,李女士每周雷打不动跑步半小时以上。长期戴镜的不便让她对摘镜手术充满向往,却不知高度近视早已为她的眼睛埋下隐患。“患者眼轴过长,视网膜比常人更薄,剧烈运动或外力撞击都可能诱发脱离。”医院眼底病专科主任王虎解释道,“裂孔若不及时修复,可能导致视网膜完全脱落,视力永久丧失。”  

从屈光科转至眼底病专科的检查过程,让李女士第一次直面眼健康危机。“医生指着检查报告上的裂孔图像,说我的视网膜像‘快被扯破的气球’,当时手心全是汗。”在王虎的建议下,她当天办理入院,准备接受视网膜脱离修复手术。  

高度近视可能是“视网膜杀手” 

视网膜脱离并非老年人“专利”,高度近视(≥600度)可引起视网膜病变、黄斑病变、后巩膜葡萄肿等多种并发症,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是成人常见的致盲原因之一。由于眼轴拉长、视网膜变薄,日常跑步、跳跃甚至用力揉眼都可能成为诱因。  

当视网膜出现裂孔后,眼球内的液体通过裂孔渗入视网膜下,导致视网膜与眼球壁分离。患者常出现视野缺损、闪光感或飞蚊症突然增多,但早期可能无明显疼痛,易被忽视。王虎提醒,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视力的恢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视网膜脱离的时间长短,以及是否累及黄斑。所以一旦确诊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应尽早治疗。

医生呼吁:高度近视人群需定期“扫雷” 

“近视手术前必须排查眼底病变,这是铁律!我们术前检查过程中,甚至发现有些患者度数较低,周边视网膜已经出现裂孔及视网膜浅脱离现象。”医院屈光科医生刘琪强调,术前散瞳详查眼底,能够及时发现早期眼底病变,及时干预,预防更严重的病变发生,影响视力。

目前,李女士已顺利完成视网膜复位手术,待恢复后将重新评估近视矫正条件。“这次患者因摘镜契机才发现眼疾,日常生活中,许多高度近视者可能正被潜在的眼疾 ‘盯上’而浑然不觉。”王虎提醒,对于高度近视的种种隐患,常规的眼部体检很难查出视网膜的问题。不管是否考虑做近视手术,高度近视人群每年应定期做一次专业的眼底视网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视网膜隐患并加以治疗。若出现眼前黑影、闪光感或视力骤降,须立即就医。  

文字:冯静 编辑:段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