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救援机器狗吸引市民眼球,心肺复苏沉浸式体验推动急救知识入脑入心,二十多个宣传展位全方位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12日晚上,由市减灾委组织,市减灾办、市应急管理局承办的东莞市2025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活动在市行政中心广场举行。

广泛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宣传“五进”活动
启动仪式现场,市应急管理局与东莞人保财险现场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有关专业机构以现场教学方式演练了应急救护、CPR心肺复苏以及户外登山安全事项。

据介绍,过去一年,全市启动了27次应急响应,成功防御了35场强降雨、3个台风以及东江洪水等自然灾害袭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了社会和谐稳定。今年4月15日,我市已进入汛期,气象研判2025年总降水量接近常年,龙舟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1—2成。
为做好极端天气防范应对工作,活动倡议充分认识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扎实做好全国防灾减灾日各项工作;要严格实行防汛救灾“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落实防灾减灾救灾应急响应制度,重点关注和整治各类重大灾害风险隐患,压紧压实日常防范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工作责任。要强化灾普知识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广泛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宣传“五进”活动,推动实现“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切实增强全社会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应急抢险救灾演练,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应急处置保障能力。
多场专业救援演练直击人心
活动现场,前来参观的市民人头攒动、好不热闹,各种救援演练现场引人关注,消防侦查机器狗、灭火机器人等高科技装备吸睛夺目,沉浸式体验、趣味化教学让防灾减灾知识“活”了起来。
“山谷中发现昏迷伤员!”随着现场指挥的指令,东莞山地救援队即刻上演高空绳索技术演示。队员们用高高的支架顶模拟崖顶,地面模拟山谷,几名队员用绳索将伤员从山谷中通过绳索转移到了山顶,并立即转往医院。
“高空绳索技术可以应用在山地救援当中,也可以在楼栋之间应用,如果有人在山谷中受伤,我们就可以搭建一个绳桥系统,把伤员转移出来,这种救援利用了绳桥滑轮的技术。”东莞山地救援队队长吴灿光介绍说。
活动现场,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进行了灭火机器人和消防侦查机器狗展示,吸引市民参与互动。

“侦查机器狗主要用于消防侦查,可以代替我们在浓烟、黑暗、有毒有害场所进行侦查,它带有热成像设备,可以达到人工侦查的效果。”东莞市南城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张嵩禄介绍,现场展示让市民群众更加了解消防工作,提升安全意识。
记者在现场还看到, 在志愿者们的指导下,不少市民在体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和AED急救方法。

“首先要判断伤员有没有心跳和呼吸,如果发现没有呼吸,然后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每次大概按压30次后做2次人工呼吸……”红十字志愿者官海峰正在现场进行教学,他介绍,本次活动共有20多名志愿者进行现场模拟教学,希望让更多的市民学会急救知识。
多角度宣传推动防灾观念深入人心
在活动现场展示区,东莞市减灾委有关成员单位及12家社会组织(机构)搭设24个咨询宣传摊位,摆放各行业领域防灾减灾宣传资料,现场解答群众咨询,向广大市民群众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丰富的宣传内容和互动体验,有效活跃了现场气氛,提升了群众的互动性与参与度,增强市民群众防灾减灾、自救互救能力。
“我掌握的防灾减灾知识并不多,也不懂如何进行急救,通过活动现场展示让我很容易就掌握了急救知识,有效提升我的急救能力和防灾减灾知识。”市民向女士在参加心肺复苏体验后说。

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5月12日至5月18日,全市共安排了东莞市2025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活动、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防灾减灾”应急演练等4个方面共22项具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