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当地时间5月9日,来自中国东莞的57岁泳者陈苏伟,以不屈的意志,耗时3小时51分,成功横渡了汹涌的直布罗陀海峡。他凭借着坚毅的双臂,战胜了海峡的惊涛骇浪,跻身全球不足千人的成功横渡者之列。当他的指尖轻轻触碰到摩洛哥丹吉尔海岸的礁石时,这段仅十多公里的航程已经超越了地理的界限,成为他跨越洲际的精神图腾。

在直布罗陀海峡的巨浪中,这位来自“中国近代史开篇地”的勇士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变幻莫测的洋流与低温的严峻考验,他更是在人类不断挑战极限的历程中,用勇气与毅力刻下了“中国东莞”的蓝色印记。他的壮举不仅展现了体育的胜利,更向世界展示了一座中国城市的勇敢形象——东莞人民始终勇立时代潮头,奋勇向前!

劈浪:在“咽喉要道”彰显东莞拼搏精神
直布罗陀海峡是连接大西洋与地中海的咽喉要道,该峡最窄处仅13千米,其西面入峡处最宽,达43千米;最浅处水深301米,最深处水深1181米,平均深度约375米。尽管最短直线距离仅为14公里左右,但由于洋流复杂、海水温度低以及航道繁忙等诸多因素,成为“全球最难泳道”之一。
陈苏伟的挑战从一场“意外”开始:原定上午9时的出发因风向突变推迟一小时,而开局的碎浪与逆流更让这位曾征服英吉利海峡、卡特琳娜海峡、北部海峡、莫洛凯海峡、库克海峡等多条“全球最难泳道”的“老将”罕见呛水。

“前半程顶着洋流前进,浪头直往头里撞,这可是我横渡海峡头一回‘喝水’。”回顾此次横渡经历,陈苏伟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每一次横渡海峡都会面临不一样的困难。出发位置西班牙塔里法海岸水流湍急,而且迎面遭遇许多不规则的碎浪,与此同时,水温体感冰冷,即便身上已经涂抹厚厚的一层保温膏,也感到身体‘冷飕飕’,开局难度超越预期。”

但危险往往淬炼传奇。前半程顶流破浪,后半程借势突围,陈苏伟以数十年专业训练铸就的节奏感,将危机化为转机。尽管护航船因顾及同行的美国挑战者多次示意减速,他仍提前2小时完成横渡。

“后半程顺风顺浪,虽浪大却省力,最终比原计划快。若非当地的护航团队多次让我放慢节奏,完成时间可以更快一些。”陈苏伟说道。


溯流:一座城为泳者击浪而歌
当挑战宣告成功,陈苏伟这位硬汉流露出柔软一面:“现在最想回东莞吃烧鹅濑粉,等不及荔枝上市了!”一口乡音,一碗乡味,恰似他劈波斩浪的动力之源——泳者无畏,只因身后永远有一座城在为他击浪而歌。
本次横渡直布罗陀海峡挑战之旅,牵动东莞全市人民的心。通过东莞日报全媒体直播平台,不少市民隔着屏幕,在千里之外给“老乡”加油助威。当在大西洋的彼岸传来成功登陆的消息时,众多市民在网络上留言,“陈苏伟是东莞人的骄傲!”
“感谢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体局、高埗镇的鼎力支持,以及东莞银行、马可波罗、陈酱987等东莞优秀企业的大力帮助。家乡人民的支持,让我挑战更有底气。”陈苏伟的感慨背后,是东莞各行各业的全力托举。
本次挑战活动由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东莞市游泳协会主办,得到陈苏伟家乡高埗镇的支持。为了确保这次挑战活动安全、圆满、精彩举行,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专门成立跨部门专项工作组,全面统筹各项保障工作。该工作组不仅积极协调西班牙驻华使领馆等涉外机构,还整合了东莞银行、马可波罗等本土优质企业资源,同时与职能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为挑战活动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支持与安全保障。
继续追溯这位“水乡蛟龙”的成长轨迹,东莞“游泳之乡”的沃土功不可没。密布的水网星罗棋布,让生于高埗镇凌屋村的陈苏伟自幼如鱼得水。11岁北上进入北京体育大学业余体校,16岁破格入选国家游泳队——这位从东莞游泳青训体系走出的“浪里白条”,先后两度问鼎亚锦赛冠军、两度斩获亚运会银牌。
陈苏伟说,屡次成功横渡世界多个海峡的关键,是东莞培养了他扎实的游泳功底。
潮涌:以极限挑战为十五运加油
此次横渡不仅是陈苏伟的个人挑战,更是东莞“喜迎十五运”系列赛事活动的重磅之作。当十五运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现身助威团,陈苏伟的泳道化作一条推广十五运的纽带:“希望用我的故事,让更多人关注十五运。东莞作为东道主之一,要把篮球城市、游泳之乡、举重之乡的活力传递给世界。”

“全国运动会是中国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作为一名运动员,我对全运会有深厚的感情。”说起全运会,陈苏伟动情回忆:“我参加过两届全运会,分别是第五届全运会和第六届全运会。其中,在广州举行的第六届全运会记忆犹新,我是广东代表团拿到分数。”
据介绍,十五运将于今年11月9日至21日在广东、香港、澳门举行。东莞赛区将举办篮球(五人制男子成年组)、举重等赛事。自十五运会筹备工作开展以来,东莞赛区按照“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和“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扎实推动各项筹备工作。
陈苏伟期待家乡东莞借十五运东风,将体育基因深植城市肌理:“相信通过十五运,让东莞体育氛围再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