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首个群众赛事活动决赛——定向项目在茂名市高州根子镇柏桥村举行,十五运会群众赛事活动首枚金牌也在当日产生。在赛事期间,结合荔枝丰收季,中国荔乡茂名高州市“交农文旅商”融合发展模式惊艳亮相。来自中央、省市的20多家媒体走进茂名高州市调研,感受“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成效,探寻体育动能赋能高州深度融合发展的秘诀。
赛事出“荔”共频同振
五月的茂名,140万亩荔枝林正孕育着丰收的希望。茂名是世界最大的荔枝连片生产基地,全市荔枝种植面积140多万亩。高州种植荔枝有2000多年的历史,目前种植面积约59万亩,高州荔枝的品牌价值达到了122.2亿元。
媒体团走进高州市根子镇贡园,这里是全国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古荔园之一,被誉为“活的荔枝博物馆”。现存树龄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30株(其中1000年以上的9株,含白糖罂2株、黑叶6株、进奉1株),300年至499年的二级古树3株,100年至299年的三级古树60株。
该园是领略和感受茂名荔枝文化的最佳去处,年游客量超30万人次。为更好保护开发这一珍贵资源,当地党委政府对贡园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完善停车场、文化长廊等配套设施,通过建档立卡、建章立制、落实责任人、培优复壮等举措,加强园中古树保护。
古树守护人何树志日夜巡护荔枝种植园,让百年古树焕发生机。何树志说,村里有的农户仅荔枝种植每年就有30多万元的收入。今年是荔枝丰收大年,通过十五运会宣传茂名荔枝品牌,让外界更清晰茂名荔枝品质,推动荔枝销售。“这次赛事在柏桥村举办,带来了更多流量,让‘中国荔乡’的金字招牌愈加闪亮。”
寻常的语言,背后涌动着中国荔乡的创新实践,从未停息。
今年,茂名在赛事期间,“体育+文旅+农业”融合模式惊艳亮相。现场既有非遗项目,参赛选手和游客还前往荔枝园参观体验,促进产销对接,让体育与文旅、农业实现深度融合。这一创新举措,既为体育健儿搭建了展现竞技风采的广阔舞台,又巧妙借助赛事的巨大流量,为乡村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第一次来到中国荔乡茂名高州市,一切都让我感到特别新鲜,感受到茂名人民的热情,志愿者们贴心的服务。”湖北队教练员郑佳丽说,等到荔枝成熟季节,会再来高州,体验一下“日啖荔枝三百颗”的快乐。
茂名正以十足的诚意和创新的举措,将体育的“流量”转化为发展的“增量”,让八方来客沉浸式感受茂名的“山海之美、人文之韵、荔乡之甜”。
让外界看到更美荔乡
在茂名高州倾心打造的赛场上,有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的荔枝林,有让“一日色变”的荔枝走得更远的荔枝乡道,还有面貌焕然一新的荔枝屋,集中展现着高州推动荔枝产业发展的成效。
赛场周边还串联起中国荔枝产业大会永久会址、中国荔枝博览馆、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柏桥服务区、贡园、百荔园、红荔阁等景点,集中展现着中国荔乡的风情。
走进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这是广东省首个荔枝文化特色服务区,“荔果破壳”呈现在眼前。服务区以“荔乡水韵·一枝独秀”为设计主题,使建筑与周边万亩荔林环绕的环境完美相融,是广东首个实现人、车开放的高速服务区。景观式人行天桥连接高速两侧,形成“人在桥上走,车在画中游”立体游览网络,把南来北往的“流量”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增量”。
建设方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柏桥服务区项目经理马朝辉说,服务区引入了天河城未来馆、奥莱驿站等富有创意的项目,还在二楼开设茂名非遗馆和手作区,让游客能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服务区与柏桥荔博园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大景区’的思路谋划,打造成柏桥荔博园的打卡点,把荔博园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以赛为媒,十五运会群众赛事活动定向项目决赛让外界看到更好的中国荔乡。近年来,高州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抓手,以产业为根基,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探索出了“交农文旅商”深度融合新模式。2025年,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高州全链条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培育荔枝龙眼、畜禽水产2个百亿和香蕉、蔬菜、粮油、饲料4个五十亿产业集群。
随着荔枝采摘期到来,这座“中国荔乡”正以全新升级的产业、精细化的贴心服务、国际化的视野,迎接全国宾客的到来,力争将荔枝季打造成展示茂名高质量发展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