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碉楼到田园:这个假期,江门这里的“乡村美学”体验游受热捧
江门发布 2025-05-06 18:59:45

当街舞剧《眷存》的节奏撼动塘口街头,

孙悟空的金箍棒与哪吒的混天绫

化作Breaking招式,

侨乡金山箱的故事线如针脚,

将神话IP与留守记忆缝进舞台,

传统符号在现代律动中完成破圈,

年轻观众眼中跃动的,

是侨乡文化基因的重新编码。

“五一”假期,江门开平塘口镇融合世遗文化、华侨文化、在地文化等元素,精心策划了一系列高人气、深融合的特色文旅活动,为市民和游客呈现一场兼具烟火气与文艺范的乡村美学盛宴。据初步统计,塘口镇“五一”期间接待游客同比增长近20%,民宿(酒店)几乎全部客满,一房难求。

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负责人介绍,仅“五一”首日,碉楼景区游客数量同比增长88.15%。作为广东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碉楼景区凭借其独特的建筑与文化魅力,成为游客慕名而来的热门选择。

图片

塘口的乡村美学,从不是静态的标本。它是粮仓穹顶下的街舞节拍,是特色民宿窗外的自然风光,是非遗展演里的“中国式”浪漫,更是根植于内的文明乡风。当深中通道和黄茅海跨海通道的车流载来四方客,当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来此扎根创业,当旧物改造的咖啡馆飘出爵士乐,当各种各样适合乡村的文明实践活动在这里不断上演,塘口的乡村美学既保有泥土的温热,又闪烁时代的光泽,成为当地加力提速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生动实践。

空间美学重构:

旧粮仓里的文化新生与潮流叙事

在塘口镇,旧粮仓化身“先锋天下粮仓书店”,水泥梁柱间流淌着侨乡文脉,诗歌集与文创产品在此对话时空,游客指尖抚过泛黄书页时,能触碰到稻浪与墨香交织的肌理。“五一”期间,不少游客专程前来这个被评为“最美公共文化空间”的地方,感受“粮仓与书香”的独特韵味。

图片

塘口的乡村美学首先体现在空间重构的智慧上。

先锋天下粮仓书店的改造堪称经典案例——将承载集体记忆的旧粮仓转化为文化空间,既保留了建筑原有的历史质感,又注入了现代生活的舒适元素。这种改造不是推倒重来,而是让历史建筑在当代生活中找到新的存在价值。

图片

更难得的是,塘口探索出一条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创新路径。

“五一”期间,粮语艺术公社推出的沉浸式街舞剧《眷存》持续引发观演热潮。该剧由澳门演艺团队与开平本土演员共同呈现,以现代街舞语言创新演绎《西游记》《封神演义》经典IP,巧妙融入侨乡金山箱与留守女孩的温情故事。

图片

舞台上,孙悟空与哪吒以高燃Breaking霹雳舞上演“神仙打架”,让观众在传统与潮流的激情对撞中,深切感受到侨乡文化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我觉得哪吒、孙悟空这些潮流IP与侨乡传统文化结合,给了年轻人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机会,感觉挺好的。”“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全新的时代,我们可以把过去和现在相结合,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游客梁先生、曾先生说。

从书香四溢的先锋天下粮仓书店到活力迸发的艺术公社,漫步塘口街头,建筑展的钢结构与碉楼拱窗形成视觉变奏,手作市集的陶泥香混着咖啡气息,勾勒出乡村美学的复合维度。

田园美学焕新:

碉楼与田园的古今生活美学对话

而塘口特色民宿群则是另一重叙事:传统碉楼经设计师改造,青砖缝隙里植入智能家居,天井光影搭配复古桌椅,住客们可对坐小酌一番,欣赏与微风共舞的ins风绿植;田园民宿的马卡龙色系外墙,与周边田野风光构成莫兰迪色调的油画,亲子家庭在长木桌上进餐的场景,成为乡村生活美学的鲜活注脚。

图片

里苑·稻香碉楼精品人文民宿。李展君 摄

这是开平首家由碉楼改造而成的民宿,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五一”假期备受游客青睐;与此同时,一家新开业的田园休闲主题民宿亦人气爆棚,明亮的色彩搭配、创意十足的装饰及开放式公共空间,成为住客们社交、拍照的打卡点。

其中,里苑·稻香碉楼精品人文民宿采用“前祠后楼”的布局,前面是中式的周自愚祠堂,后面是西式碉楼道明楼,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完美交融。其设计团队按照“修旧如旧”的手法对碉楼进行修缮,保留了房屋原始结构和风采,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充满艺术气息。

图片

里苑·稻香碉楼精品人文民宿。李展君 摄

“这几天,我们民宿一直都处于满房的状态,来游玩的人非常多,更多的是家庭亲子游。江门近年来旅游发展是非常好的,宣传得也很到位。”里苑·稻香碉楼精品人文民宿副店长林诗婷说。

不少游客表示,开平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令人印象深刻,相较于传统酒店,民宿更能让人深入感受当地的生活气息和文化魅力。“这里环境比较好,空气比较新鲜。对于我们来说,平时在城市里很少看到田野、农场之类的景色,住在这里能尽收眼底,感受到别样的乐趣。”东莞游客张竣然、张琼芝、李炫希如是说。

图片

塘口碉楼民宿的改造,将厚重的历史外壳包裹着现代生活的内核,让游客在触摸历史的同时享受舒适。这种空间重构展现了一种尊重历史、面向未来的乡村美学智慧。

图片

世遗美学谐振:

非遗农创与情感共鸣的深度互动

塘口的乡村美学还在于体验的沉浸感与互动性。游客不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成为主动的参与者——可以参与泥鸡DIY、碉楼寻宝、手作体验,可以跟随舞龙队伍穿梭游行,可以“以书换蔬”成为生态循环的一环……

这种深度互动,给“五一”假期前来游玩的市民、游客留下了难以复制的记忆点。

立园景区的非遗展演,是一场流动的文化盛宴。泮村灯会的花灯如星河落人间,舞龙队伍穿过巴洛克回廊时,鳞片上的金箔与碉楼浮雕的鎏金遥相辉映。民间功夫、杂技、魔术等演员大展身手,传统技艺与侨乡建筑形成奇妙的时空对仗。游客跟着舞龙队伍穿行,鞋底踩着百年石板,耳畔是锣鼓与快门声的交响,这种沉浸式体验,让非遗走进现场,成为可触摸的文化体温。

图片

图片

自力村景区的“世遗+农创”同样亮眼。五谷丰登主题陈设、百年铭石楼等打卡点,将农耕文明提炼为视觉符号;泥鸡DIY摊位前,孩子们给陶制禽鸟涂上色彩,古老童谣在丙烯颜料中焕发童趣。农创市集的“以书换蔬”摊位极具诗意,旧书扉页的批注与新鲜菜蔬的露珠相遇,城市文明与乡土气息完成温柔交换。

图片

图片

当珠海游客谭楚珺、郑好说“我们买了很多东西,觉得非常兴奋”,当深圳游客黄女士感慨“开平是我先辈的故乡,有机会我会再来”……不难看出,不少游客对这片乡土还有了情感连接。

文明浸润乡土,乡村振兴才能更好舒展精神之翼。近年来,江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开展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为抓手,全面加强农村地区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大力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实施“百千万工程”提供坚实保障。

在文明乡风的吹拂下,这个“五一”,塘口街头处处涌动着艺术活力,乡村民宿迎来持续“满房潮”,立园非遗展演赢得阵阵喝彩……这些都成为塘口镇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也是其乡村美学新范式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