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追“星”少年,今成“造梦导师” 他在东莞作108场讲座,背后故事超励志
东莞+ 2025-05-06 09:45:04

上周,第二十届东莞市中小学系列科普报告会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一场场知识盛宴在东莞17个镇街的33所学校精彩上演。自4月16日启动以来至4月底,9位专家受邀走进校园,为东莞师生带来前沿科学知识与独特的科学视角。

其中,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原副所长李廷芥教授,在东城第六小学、虎门外语学校等5所学校开展的报告,如同点点星光,在同学们心中点亮了科技报国的梦想。

李廷芥教授不仅是科研领域的佼佼者,更是科普路上的辛勤耕耘者,他用自己的传奇经历,书写着从追“星”少年到“造梦导师”的动人篇章。

年少追星:埋下科技梦想种子

小时候,李廷芥便对科学充满了好奇。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卫星的消息,如同划破夜空的璀璨流星,在他心中种下了科技的种子。每当仰望星空,他总会幻想自己也能投身于伟大的科技探索。在他眼中,像王淦昌先生这样的科学家,就是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他们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在他脑海中放映,不断点燃他对科学世界的无限向往。那时的他,怎么也想不到,多年后竟能与儿时的偶像并肩作战。

怀揣着对科学的热爱,李廷芥踏上了求学之路,在大连工学院攻读数学力学专业。毕业后,他投身科研领域,被派往新疆参与核爆炸效应测量实验研究。面对全新的岩石动力学领域,他没有丝毫退缩,一头扎进书堆,像一位无畏的探险家,在知识的丛林中披荆斩棘。仅仅用了八个月,他就啃下了一箱子岩石力学专业书籍,成功实现知识的跨界升级,为科研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新疆,科研环境艰苦得超乎想象。戈壁滩上,狂风如同咆哮的野兽,简陋的实验设备在漫天风沙中摇摇欲坠。但李廷芥却甘之如饴,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在这里,他遇到了影响他科研生涯的“老王头”。在一起的三个月时间,老王头给他讲述了很多科研知识,传授了很多科学道理。同时,也给他讲解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直到后来,李廷芥才惊喜地发现,原来这位朴实无华的“老王头”就是他儿时的偶像王淦昌先生!能与偶像近距离学习交流,让他激动不已,也更加坚定了他在科研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决心。在众多良师益友的帮助下,李廷芥在科研领域一路高歌猛进,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成果。

科普造梦:点亮科学梦想之光

退休后,李廷芥研究员从科研一线转身走向科普舞台。201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50周年之际,他带着自己的传奇经历,走进东莞校园,开启了一场又一场奇妙的科普之旅。至今10年间,他已在全国举办了183场讲座,其中在东莞就有108场,足迹遍布东莞33个镇街(园区)。这些讲座内容丰富,不仅有科研成果分享,还穿插着“两弹一星”功勋们的动人故事。2023年3月,他获聘首批东莞市科普副校长。

东莞的东城第六小学,是他科普的重要阵地之一。上周,他带来的《我所熟悉的“两弹一星”功勋与英雄——与青少年朋友漫谈科学家精神》主题演讲,让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科研岁月。他回溯我国核试验历程,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那震撼世界的蘑菇云,到氢弹试验成功的欢呼,再到人造卫星发射升空的激动时刻,同学们听得热血沸腾。他分享的亲身经历,让王淦昌、郭永怀等功勋们的形象跃然眼前,同学们真切感受到了科学家们无私奉献、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

这些讲座就像神奇的魔法,在学生们心中种下了梦想的种子。2014年10月,在广东省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能力挑战赛讲座在东莞举行,陈凯同学被李廷芥教授深深打动。高二的他,听完讲座后热血沸腾,立刻给李教授写了一封信,信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决心。在李教授的鼓励下,陈凯上了大学后在科研道路上一路飞驰。他主持的“智能化的可搜索加密技术研究”国家级科研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果,成功设计出一套高效的加密算法模型,大幅提升了数据加密和解密的效率,该成果得到了密码领域专家的高度认可。他还积极申请江苏省的大学生万人计划“数据科学与人脸识别”学术冬令营项目,立志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入探索。

东莞市沙田实验中学的学生们同样深受触动。陈沫霖同学在听完讲座后写道:“当听到林俊德院士在生命最后时刻仍坚持工作的故事,我不禁热泪盈眶。手中紧握着中科院的院徽,我仿佛感受到了老一辈科学家坚韧不拔的意志。这徽章是梦想,是责任,激励着我努力学习,未来像他们一样为祖国奉献!”陈鸿兴同学也在信中提到:“李教授的讲座让我对‘两弹一星’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前,那些科学家对我来说遥不可及,但现在,我觉得他们的精神离我很近很近。我要带着这份感动,努力考上国防科技大学,投身国防科技事业,守护祖国的安宁!”

除了讲座,李廷芥教授还积极拓展科普形式。他曾带领东城六小的学生实地参观正在建设的地铁1号线,了解地铁建设过程。孩子们亲眼看到了书本上抽象的知识变成了现实,对科学技术的兴趣被彻底激发。对于学生们的来信,李廷芥教授总是认真对待,一封封回信饱含着鼓励与期望,为孩子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时代担当:通过“科创思政课”传递科学家精神

李廷芥教授的科普工作,与当下国家的科学教育战略布局高度契合。2023年,中国科协、教育部联合印发《“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旨在用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李廷芥教授正是这一行动的积极践行者,他将抽象的科学家精神转化为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在东莞,“科创思政课”这一创新模式蓬勃发展,形成了“大思政+科技”的育人新格局。李廷芥教授的讲座,为这一模式注入了丰富内涵。他将科研经历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让学生们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等精神的洗礼,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使科学教育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尽管已经退休,但初心不能忘。我国老一代科学家的伟大精神、人格魅力、无私奉献的行为曾激励我在科研的道路上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我有义务把这些伟大的精神财富传下去,让我们的年轻一代继续传承。”李廷芥教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科研与科普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他在科研领域的卓越成就,为国家发展筑牢根基;他在科普道路上的不懈努力,为未来科学事业培育希望。他是科研路上的探索者,是科普征程中的引路人,他点亮了更多孩子的科技梦,他的科学家精神也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在追求科学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文字:赵海霞 图片:受访学校供图 编辑:刘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