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腹地东莞长安镇,一座由中建五局华南公司承建的公投项目正拔地而起。作为东莞市重点民生工程与“百千万工程”的标杆项目,东莞市新安社区农民公寓项目总建筑面积达39.8万平方米,不仅承载着1599户居民的安居愿景,更是中建五局一支青年团队以创新思维与实干精神推动城乡融合的实践探索。

青年责任:让“忧居”变“优居”
改革开放后,新安社区村民通过租地、发展产业迅速富裕起来。但如今多数村民仍居住在早年建成的老旧住宅中,房屋老化、布局不合理、配套设施严重不足,极大地影响了村民的居住质量与生活便利。
因此村民对居住“上楼”提高生活品质的需求极为迫切。总投资超20亿元的新安社区农民公寓项目,规划初期便阻碍重重。面对困难,一支平均年龄约29岁的专业青年建设团队勇挑重担,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
“我们不仅要打造让村民放心的‘品质工程’,更要尽快实现村民住好房的愿景。”项目负责人刘平说。为了让村民心中的美好家园从蓝图变为现实,青年建设团队成立青年突击队,与社区、设计单位建立了高频沟通机制,每周雷打不动召开设计例会,深入研讨设计方案。仅刘平就牵头组织了超50次图纸过程交流,在一次次思想碰撞中,将村民的真切诉求融入设计细节。基于村民对互动交流、集体活动的强烈需求,项目创新采用围合式布局,打造集休闲、社交于一体的邻里大花园;巧妙利用架空层空间,精心设计儿童阅览室、老年活动中心等多功能区域;更突破性地将地上篮球场与地下宴会厅合二为一,创造出可灵活切换使用场景的创新型室内空间。

此外,青年建设团队还充分考量了村民多元的生活需求,以“硬件升级+服务创新”双轮驱动,精准回应各群体期待。在教育层面,精心配置幼儿园、儿童游乐区与共享书房,为亲子互动与家庭教育搭建温馨平台;针对日益凸显的老龄化问题,匠心打造“15分钟养老生活圈”。在居住空间上,规划大户型住宅,为三代同堂的家庭提供宽敞舒适的团聚之所;此外,还引入了商业综合体,融合影院、特色餐饮与多元购物业态,打造了充满活力的消费娱乐新地标。
自开工以来,工程建设累计出土140万立方米,成功将50米高的小山包转变为12米深的超深基坑。为了让村民放心,项目开展村民开放日活动,并邀请村民代表每日驻场监督,全方位展示实力与责任担当。目前,项目已全面进入地下室结构施工阶段,施工进度远超预期,争取早日让村民住进理想家园。
青年使命:城乡融合发展的“百千万工程”答卷
作为力争“百千万工程”的标杆项目,新安农民公寓项目背后是一支以“90后”为主的青年建设团队。在项目工地,青年突击队的身影无处不在。
“95后”商务总监王力斌负责项目全成本费用管理。他对建设项目投资费用进行深入剖析,在不超总概算的情况下,既满足村民需求的同时实施精细化核算,并建立成本预警机制。凭借专业能力明确分包合同界面及承包范围,提前识别规避项目风险,为项目设计、采购、施工保驾护航,促进生产履约。

项目技术经理黄信宗表示:“技术创新与精细管控,是打造精品工程的核心”。这位“90后”技术骨干带领团队创新采用“UEBIM+智慧工地”管理系统,通过三维建模优化施工方案,实现质量风险预先追踪清零;在质量管控上,青年技术小组推行“样板先行制”,从桩基础施工、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工序,每个环节都设置标准化操作流程。
“95后”安全工程师徐浏源,牢记安全管理红线,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实行每日三检,及时查找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即行即改。同时定期组织培训,以案例、演示强化工人安全意识,建隐患排查台账,筑牢项目安全防线。
青年担当:扎根一线的“成长与蜕变”
青年建设者们以拼搏之姿扎根一线,在铸就工程标杆的同时,也完成了个人价值的淬炼与升华。“00后”施工员李权入职不久,满是感慨:“以前总觉得‘大场面’在城市高楼大厦里,现在发现乡村建设的基层一线,同样能实现人生价值”。起初觉得绑扎钢筋、混凝土浇筑、质量管理等现场工作可以轻松应对,可到了实操阶段,才体会到要达到项目标准工艺要求并非易事。
为此,新安社区农民公寓项目部为青年员工搭建“导师带徒”“技能比武”等平台,助推青年员工建功立业岗位成才。中建五局东莞分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文赛波表示:“基层是淬炼本领的熔炉,项目一线是施展才华的舞台,项目青年团队集思广益攻坚克难,既解决了村民住房痛点,又通过资源整合激活了区域发展动能,为一线项目提供了可复制的青年实践范式。”

从图纸上的构想到森林公园山畔的现代化社区,这群青年建设者将青春的活力与智慧注入每一寸土地,在城乡融合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让美好愿景一步步照进现实。未来,随着项目2027年全面交付,这座“青年造”社区将成为大湾区城乡高质量发展的新地标,持续释放青年赋能基层的澎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