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道滘镇各主干道上出现了一个新变化:曾经在路边“打游击”的大货车陆续驶入规范停车场,夜间此起彼伏的鸣笛声渐趋宁静,工业区周边因货车违停造成的交通梗阻得到明显缓解。这一转变源于该镇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创新共治管理模式,新启用4处货车临时停车区:华星地块停车场、圣茵地块停车场、南城村湿地公园停车场、义祠停车场,随着这些停车场的启用,道滘为困扰多年的货车停车难题交出了基层治理新答卷。
■道滘镇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创新共治管理模式,新启用货车临时停车区,工业区周边因货车违停造成的交通梗阻得到明显缓解
民生痛点
单日进入镇主干道超千辆
停车资源超负荷
“以前晚上找车位就像打‘游击’,哪里有位停哪里。”跑了13年货车的吴克杰师傅,道出了全镇货车司机的心声。
随着物流运输业发展,以及毗邻水乡大道,日均过境货车超千辆的通行量,让道滘的停车资源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停车需求与公共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一组数据显示,截至到2025年4月底,道滘镇本地户籍货车5918辆(中重型货车1197、轻微型货车4721辆)。根据进入道滘主干道货车流量监测,4月份通行总量为37471辆,其中单日最高通行量1730辆、最低541辆,日均通行量1249辆。
道滘交通运输分局局长陈杰超介绍,镇政府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货车占道停放不仅影响交通秩序,更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工业区夜间违停货车最集中的路段,转弯半径不足导致剐蹭事故频发,居民对货车噪音、油污的投诉量居高不下。”
直面这些民生痛点,道滘镇政府最终选定华星地块、圣茵地块、南城村湿地公园和义祠4处场地作为临时停车区,提供300个标准车位。“我们重点解决规范停放、夜间安全和运营成本三大问题。”陈杰超说,3处镇村停车场实行免费开放,私人场地采取低成本收费,既减轻司机负担,又避免"僵尸车"占用资源。
多方协作
盘活闲置土地破解选址难题
在寸土寸金的城镇建设中腾挪出4处停车场,考验着基层治理智慧。道滘交通分局坚持需求导向、用地可行、影响最小化三原则,将目光投向辖区内的闲置地块。
“最大的困难是土地权属和资金协调。”陈杰超坦言,比如,南城村湿地公园停车场、华星地块停车场等地块涉及村集体或私人产权,需与产权方多次沟通。为此,道滘镇政府积极发挥"穿针引线"作用,搭建政、村、企三级沟通平台,协调南城村提供闲置地块、万镕建工集团助力“百千万工程”,主动承担部分场地建设费用,形成镇村企共力改造为综合停车场。
多部门协同作战亦成为破题关键。在此过程中,交通、交警、城管等多部门联合完善设施,快速打通“落地堵点/关卡”。
精细化管理
建立“1+3”共治模式
4月30日一早,记者在义祠停车场看到,20余辆货车以及私家车整齐停放在标线车位内,保洁人员正在清理场地。“我们建立了'惠民+联动'管理机制。”陈杰超介绍,未来3处停车场由第三方公司负责日常巡查,属地村居落实保洁维护;华星地块私人停车场实行低成本收费模式专项用于设施维护,确保“取之于车、用之于场”。
为了引导司机改变停车习惯,道滘各部门打出“组合拳”:交通部门逐户通知运输企业,各行业主管部门对接有需求的企业,同步通过公众号宣传、联合执法整治、现场劝导及派发传单等方式,引导司机规范入场停车。
此外,道滘正探索建立“1+3”共治模式:一个平台由镇政府统筹、交通交警部门牵头,定期组织村、物流企业、司机代表召开协调会共商管理;三方参与即村负责场地监督、企业共享夜间停车资源、司机群体反馈意见优化管理细则,形成“共商共管共优化”的长效机制。
未来计划
实行动态扩容 增建基础设施
当前4处停车场的容量能否满足全镇货运车辆的基本停放需求?未来是否有动态扩容计划?
陈杰超表示,目前4处停车场的300个车位基本满足道滘全镇货车夜间临时停车周转需求。
面对未来增长需求,镇政府已制定动态扩容方案:在限行区外储备预备场地,计划增设司机休息室、公共卫生间等设施。还计划增设停车诱导屏实时公示空余车位,减少司机空跑的情况。
“我们要让民生工程既有力度更有温度。”陈杰超表示,持续优化服务细节,才能真正提升货运群体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