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3天!起龙仪式即将上演,“五一”来万江观起龙、共祈福(内附最全起龙民俗讲解)→
魅力万江 2025-04-28 21:40:33

倒计时3天!

一年一度的“正丫起龙”传统文化活动 

将于 5月1日 

在万江街道滘联社区

正丫湾龙舟民俗文化村举行

龙船在“沉睡”一年后

被“唤醒”

东莞龙舟月也即将到来!

 

 

 

 

 

当水光潋滟,当江色空蒙

经年沉睡的龙船将起

悠久文化现代艺术在此相遇相知

水乡记忆非遗故事交织荟萃

如今的“起龙仪式”

不仅是刻在历史经脉上的文化符号

更是 祈福求愿 美好象征

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5月1日,“龙腾湾区·潮涌东江”2025年东莞龙舟月系列活动将在万江滘联社区正丫湾龙舟民俗文化村精彩启幕。活动内容包括起龙仪式、千人巡游、“起龙祈福”非遗文旅体验路线、“起龙有约”湾区青年联谊活动、正丫非遗墟市、龙舟文化主题艺术展览、正丫龙舟趁景、青年龙舟体验赛等游、食、展、赛、演多元特色体验活动!

 

 

活动时间

5月1日-5日

 

活动地点

万江街道滘联社区

正丫湾龙舟民俗文化村

 

 

 

什么是起龙?

起的是什么龙?

小编今天一次性告诉你!

 

 

 

 

 

“正丫起龙”仪式流程

 

 

时间:5月1日 7:00-11:00

(具体时间依当天水位定)

地点:古龙藏龙点

 

内容:古语有云:“四月初八,龙船兜底挖”,现场将完整还原东莞水乡“龙头点睛、请龙头、祭祀、起龙、洗龙”等仪式,让市民体验传统“正丫起龙”文化。

 

 

 

 

广中龙船 惟东莞最盛

 

清初,广东著名学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八载:“广中(珠江三角洲)龙船,惟东莞最盛。自五月朔至晦(从初一到三十),乡乡有之。”正丫也不例外,每年都开展龙舟活动。

 

 

 

追溯“起龙”历史,可由河网密布说起。万江为东江及支流环抱,原名疍家租。

 

明代是东莞渔民的聚居地,无数河涌穿插而过,滘联社区正丫村为东江支流分岔之正道,人们更是举步登船。

 

 

 

东莞民俗专家张铁文介绍,1956年7月,广东省考古队在一次普查中发现,东莞东江两岸有不少的“蚬壳墩”、“蚝壳墩”,它们是距今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从中出土了不少“雷公凿”、“雷公屎”。

 

“雷公凿”即新石器,“雷公屎”则是当时人类搜集到的郧石,认为是雷公所赐。改革开放初,东江捞沙船更常将沉沙中的“雷公凿”、“雷公屎”、“陶网坠”、“陶网珠”等,连同石砾荒弃于河岸上,这些是东江先民船上打鱼的工具。正丫先民与东江沿岸村民一样,熟习行船驾舟。

 

 

 

东江沿岸许多村民均为疍家人,据史料记载,清廷在平定三藩之乱后,对人民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疍民生活也有了改善。

 

自清雍正七年(1729)五月二十八日,解户籍之禁,准疍民上岸定居,才逐步从水上搬迁到陆上居住,沿着东江河岸,依水而居。

 

诚然,即便疍民迁居上岸,但其主要的交通工具仍以船只为主,因此一直保持着龙舟竞赛的风俗。时至今日,万江龙舟竞渡已有百余年历史。

 

 

 

万江景被誉为“东莞龙舟第一景”

 

据悉,东莞龙舟活动以万江街道最早,每年农历五月初一万江景被誉为“东莞龙舟第一景”。

 

万江各村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前定出一个良辰吉日进行“起龙”,在农历四月十四的吕祖诞,万江周边村落的龙舟都会来“趁景”,展示龙舟的风采,在农历四月十五的河神诞,先祭河神,龙舟便出队训练,竞赛夺标。

 

 

 

 

数百年来,“赛龙舟”对万江人而言,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

 

据村民回忆,让其印象最为深刻的是,1984年改革开放初东莞恢复龙舟竞赛活动。为传承祖宗传统,正丫村重做了一艘龙舟,也就是即将被“唤醒”的主角。

 

 

 

这艘龙舟由松木所制,人们在端午节活动结束后便举行“藏龙”仪式,把龙舟的龙头、锣鼓等身上装饰品取下来后,将船体沉埋到河底的淤泥之中,让船体隔绝空气防止腐化,得以长久保存。

 

同时,在河岸旁插上竹竿,晾上破鱼网为标志,让外来的船人知道不在其上泊位。次年,则依所插竹竿位置起龙。

 

 

 

“起龙”则是从淤泥中挖出龙舟船体,清洗干净、检查整修和装上龙头后,划着它到附近的禾田里,拔下一把禾苗放在龙头嘴里,名为“抢青”。经过了这一仪式,人们才认为“龙醒了”,才可以进行这一年度的龙舟比赛。

 

改革开放前,万江龙舟竞赛时间最长的持续五六个小时,以耐力为上。而如今的龙舟竞赛则采用冲刺的方式,为了追求“竞速”与“轻快”,龙舟改用杉木制。

 

杉木制龙舟的保存需要保持干爽,不可暴晒,要在河道边专门搭上屋棚用于存放,这样就没有“起龙”仪式了。

 

 

 

 

造于1983年的松木龙舟于2002年被深埋河床,时隔15年后,在2017年被“唤醒”。因时间长、耗时久,“唤醒”后的龙舟损坏处较为明显,部分位置出现爆裂,为了让“起龙”仪式得以延续,2018年12月,万江文化服务中心非遗股启动龙舟维修项目,2019年1月,松木龙舟被修缮完好。

 

从2017年开始,每年四月初八前后,这条老龙都会被人们“唤醒”。按照旧俗,“起龙”一般在清早(9—11点)进行,趁潮水未涨时将龙舟从泥土中挖出。

 

 

 

 

“起龙”正式的祭拜仪式需要专人来做,将拜祭所需的物品准备好后,先用菖蒲、香茅、莞香、柚叶等泡成“圣水”,由老伯以香茅草沾水,从头到尾洒到龙舟上,接着燃烧祭祀用品,祭河神、拜四方,再依次祭龙舟头、龙舟身、龙舟尾。

 

祭拜结束后便开始“起龙”,岸旁擂鼓、打锣,鸣放炮竹,焚香、烧元宝等。村民同时拿起铁铲挖龙舟尾上的泥巴。河泥松软,挖起堆砌舟边以防河水进船。

 

 

 

岸上一台狮鼓、一台龙舟鼓,鼓声不断。前来参观的群众可免费品尝龙舟饭,老者吃之,健康长寿;婴儿尝之,快高长大。青年吃之,身强体壮。

 

 

 

 

大约2个小时后,老龙“醒来”了,船身隐隐绽放着光泽。“起龙”的村民也开始擦洗自己的身体,在他们看来,龙舟是吉祥物,洗过龙舟水寓意身体健康。紧接着,河水涨起来了,村民们小心翼翼地把龙舟拉入龙船棚内,待“晾干”后进行维修、保养。

 

据正丫村民介绍,当年造了这条龙舟后,村中一年有了12个“丁仔”(男婴儿出生)。村里的一位婆婆满脸虔诚地说,起了这条老龙,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能为村里带来更多喜庆的事。

 

 

龙腾湾区

潮涌东江

 

 

起龙仪式

是万江龙舟文化一大亮点

5月1日

2025年东莞市“龙舟月”启动

暨“正丫起龙” 盛装启幕

击水为号,铮铮浆声

掀开"龙腾湾区·潮涌东江"的壮阔篇章

 

 

“五一”到万江观起龙共祈福

我们在滘联不见不散!

 

解锁更多万江龙舟技能

PART/1

 关注“鳌游万江”小程序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跳转⏭️

PART/2

 解锁“龙舟地图” 

点击首页“龙舟地图”,可了解更多万江龙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