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肉嘟嘟的很可爱,但如果太过肥胖就得注意了。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减重门诊接诊了一名年仅9岁的脂肪肝、高尿酸患者,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
东莞9岁的男童小雷(化名)体重57.6kg,BMI高达27.6kg/m²、体脂率29.2%,远超同龄儿童正常值(9岁男童正常体重约为30.5kg,身高135.4cm左右,BMI正常均值为16.4kg/㎡)。
在一次体检中,他被诊断出高尿酸、脂肪肝、肝功能严重异常:尿酸578.7μmol/L(正常值208-428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02U/L(正常值7-30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08U/L(正常值14-44U/L),B超显示脂肪肝,人体成分分析提示内脏脂肪面积异常。
后来,小雷在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减重门诊接受了一套科学、系统的干预方案。
个性化饮食调整
根据小雷的生活习惯和疾病情况,医生为其制定了每日1700千卡的饮食计划:减少高糖、高脂食品,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选择去皮禽畜肉类、鱼、豆腐等低脂高蛋白食物,避免油炸和深加工食品。每天喝足2000毫升白开水,避免含糖饮料摄入。

科学运动计划
根据小雷体能情况,为其安排适量有氧运动,包括快走、骑自行车、游泳、球类等,结合简单的抗阻训练(如哑铃、俯卧撑),避免过度剧烈运动(剧烈运动会使体内产生更多乳酸,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
专业团队支持
由内分泌科医师、营养师、运动指导师共同制定方案,定期监测体重、肝功能、尿酸等指标,根据指标变化动态调整干预方案。
经过3个月的医学体重管理后,小雷的收获满满。体重下降5.4公斤(减重9.9%),体脂率从29.2%降至19.3%;身高增长6.5厘米,腰围缩减15.5厘米;肝功能、尿酸恢复正常,脂肪肝改善。

很多人认为脂肪肝是“成人病”,9岁的孩子怎么会有脂肪肝呢?事实上,肥胖儿童中脂肪肝的检出率高达60%,今天我们来聊聊“小胖墩”的隐形危机——儿童脂肪肝(NAFLD)。
知多D
一、儿童脂肪肝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肥胖与胰岛素抵抗。肥胖是儿童脂肪肝的首要危险因素,尤其是内脏脂肪堆积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肝脏脂肪沉积。
2.不良饮食习惯。高糖、高脂、高盐饮食(如炸鸡、饮料、零食)会加重肝脏代谢负担。
3.缺乏运动。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使脂肪无法有效代谢,堆积在肝脏。
4.儿童厌食、挑食、营养不良。机体需要消耗的能量处于长期不能满足的状态,为了“救急”,身体会动员全身的脂肪分解成脂肪酸送到肝脏,但无法全部变为能量,剩余的脂肪沉积在肝脏,就形成脂肪肝。
5.其他疾病因素。某些患有慢性疾病以及长期使用激素治疗的儿童也可能患上脂肪肝。
二、哪些儿童易患脂肪肝?
1.10岁及以上所有肥胖儿童,以及超重儿童伴其他危险因素者(向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脂代谢紊乱、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多囊卵巢综合征、垂体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减低、有NAFLD家族史),需常规筛查NAFLD。
2.10岁以下伴中重度肥胖、有NAFLD家族史或垂体功能低下者,也推荐筛查NAFLD。
三、发现孩子有脂肪肝怎么办?
儿童脂肪肝是一种可防可治、可逆性疾病,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干预。改变生活方式是儿童脂肪肝的一线干预方案。大部分患者通过早期识别及生活方式干预可实现病情逆转。
儿童脂肪肝大多和肥胖有关,治疗的核心就是通过科学减重让孩子“瘦下来”,同时减轻肝脏脂肪变性,让肝脏恢复健康。具体来说,可以通过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的调整,帮助孩子控制体重,改善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肝脏中的脂肪堆积,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