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季度GDP比增3%
南方日报 2025-04-28 09:07:36

  4月27日,广州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GDP为7532.51亿元,同比增长3%;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2943亿元,同比增长17.3%,其中,出口总值1917.19亿元,大幅增长30.6%;汽车(含底盘)出口形势较好,增长34.9%。

  记者观察到三个关键趋势,外贸集装箱量与外贸船舶到港量首次双双超越内贸;新能源车累计产量增速转正,迎来关键拐点;AI赋能千行百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30%。

  外贸两项关键数据超越内贸

  一季度,广州外贸迎来标志性节点——外贸集装箱量与外贸船舶到港量首次双双超越内贸。数据显示,广州港外贸集装箱量同比增长7%,外贸船舶到港4582艘次,同比增长16.5%,两项关键数据均创历史新高。

  新兴市场的开拓支撑外贸增长,全港集装箱航线达280条,174条外贸航线覆盖全球400多个港口,一季度广州港新增美东ZCP、美西TP6等战略航线。值得注意的是,8000—14000TEU中型集装箱船占比达60%,反映广州港正成为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的核心节点,稳居华南枢纽港地位。

  外贸结构的优化进一步凸显。各种贸易方式中,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9.5%,占进出口总值73%,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外贸新业态发展迅猛,保税物流增速达41.8%,占外贸总额9.8%。新兴市场拓展成效显著,广州港集装箱航线增至280条,覆盖全球400多个港口,美东、美西战略航线新增助力,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企业“出海”步伐同步加快。从2020年小鹏首批G3汽车出海欧洲,到如今海量新能源车源源不断地发往海外30国,广州港用时间证明:港口不仅是车轮滚动的起点,更是产业磁场的核心。

  一季度数据显示,工业品出口保持稳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增长6.1%,重点出口商品中,汽车(含底盘)出口形势较好,增长34.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值稳中有升,同比增长13.2%。

  新能源车累计产量增速转正

  广州一季度经济数据中,有一个关键拐点——新能源车的产量,在小鹏汽车带动下实现自去年5月以来累计产量增速的首次转正,同比增长0.7%。

  近几年,作为广州第一支柱的汽车产业步入深度调整期,凸显广州经济的结构性增长压力。但随着新能源车逐步发力,汽车产业呈现企稳回升势头,一季度的汽车产销两端同步改善。

  广州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5%,3月单月增速更是飙至21.1%;尤其是小鹏汽车以94008台交付量登顶全国新势力榜首,海外交付量占比增长370%。

  产业链的补齐补强,正在不断重塑广州汽车产业的竞争力。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17.7%;用于新能源车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实现产量倍增。

  政策与技术领跑,广州给智驾“开绿灯”。截至2024年底,全市累计开放智驾测试道路1298条,累计单向里程约2500公里。2月28日起,《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个智能网联汽车地方法。

  4月25日,广州两大世界500强企业联手,广汽集团与广州工控签署协议,双方计划围绕新能源汽车开展34项深入合作,助力打造智车之城。

  从“汽车之城”走向“智车之城”,广州在汽车产业发展路上发起新一轮“冲刺”。

  “AI+”对GDP增长贡献率为30%

  第三产业占广州GDP的比重超过70%,服务业之于广州经济具有“压舱石”的作用。今年一季度,第三产业对广州GDP增长贡献率超九成,支撑广州经济平稳穿越新旧动能转换周期。

  “AI+”行业破圈赋能,为数字经济增长打开新空间。一季度,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为30%。

  广州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约1800家,已覆盖产业链上游基础层、中游技术层、下游应用层,不容忽视的一个数据是:应用层占比高达80%,涌现出小马智行、中科开创、文远知行等一批行业应用领先企业。

  数字产品制造锚定关键领域,不断发挥集聚效应,集成电路制造、显示器件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28.2%、22.1%,集成电路圆片、液晶显示模组、逻辑芯片、模拟芯片等相关产品产量均增长20%以上。加速布局的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延续两位数增长势头,民用无人机产量增长47.6%,为广州抢占低空经济赛道注入动力。

  统筹:陈思勤

文字:记者 刘珊 黄舒旻 柳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