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他们是风雨中逆行的身影,是隐患前敏锐的“哨兵”,是守护城市安全的“守夜人”。在险情与危机面前,这些年轻人以热血践行初心,用行动诠释责任,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青春篇章。无论是抢险救灾的冲锋时刻,还是安全监管的日常坚守,他们始终以青春之我扛起使命担当,为东莞筑起一道道安全防线。
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本报特别推出“应急正青春”系列报道,聚焦东莞应急青年的真实故事,记录他们的无畏与坚守、智慧与汗水,展现他们“敢为、善为、有为”的精神风貌。
在樟木头镇的安全管理一线,总能看到一个步履匆匆的应急人身影。面对火场,他逆行而上用沾满烟尘的背影守护万家安全;深入企业,他用专业与温情敲开安全生产的“壁垒”。他是东莞市应急管理局樟木头分局的执法尖兵吴志明,在应急管理的青春赛道上,跑出了“能文能武”的加速度。

笔尖如刃:在字里行间筑牢安全堤坝
“每一个数据都是生命的刻度,每一行文字都是安全的防线。”吴志明的办公桌上,永远堆叠着半人高的执法卷宗和政策汇编,泛黄的书页间夹着密密麻麻的便签——这是他与文字“较劲”的战场。2024年筹备全镇临灾转移演练时,他在高烧39℃的深夜里,对着电脑屏幕反复校准撤离路线图,他在演练脚本上写下:“群众转移时间必须精确到秒,绝不能让一个人留在危险区。”连续通宵达旦,他主导编制的《多部门协同应急处置手册》,不仅让演练创下“零失误”纪录,更成为其他镇街争相借鉴的“应急教科书”。
作为樟木头应急管理分局有名的“笔杆子”,他的严谨渗透在每一个工作细节中。在金属冶炼车间,设备需要喷洒水冷却,导致设备下总是有积水,形成重大事故隐患,吴志明连续两个小时蹲在超40℃的车间,为企业解决如何把水引流,不积水问题。

逆火而行:在火场淬炼青春担当
警笛声撕裂夜空,吴志明的身影永远逆着人流奔跑。2025年3月13日,樟木头镇某社区一工厂后面的果园地发生突发火情。火情就是命令,吴志明接到消息后,立刻通知应急小分队各成员收拾装备到位。“小张,你立即带上卫星电话、对讲机、无人机、小鱼单兵和户外电源等装备。”“小刘,你立即通知消防大队、农技中心及社区工作人员到现场集合”“鸿哥,请马上疏散周边群众,谨防发生二次事故”……在赶赴现场的路上,他不断通过对讲机了解火势最新情况,还时不时给队员们打气:“大家都打起精神,到了现场按照拉练的流程来,我们一定能控制住火情!”
在灭火过程中,他带着一位队员拿着电筒和对讲机,不顾社区工作人员的阻挠,快速向山上冲去寻找最佳观测点。设备的指示灯闪烁,他一边操作一边对着对讲机条理清晰地说道:“各小组注意,保持通讯畅通,一组操控无人机观察火苗走势,二组负责疏散周边群众,三组准备灭火工具向消防队员和护林员提供保障,立即展开行动!”
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奋战下,明火终于被扑灭。现场弥漫着一股焦糊味,疲惫的人们纷纷瘫坐在地。吴志明长舒一口气,汗水早已湿透了他的衣服,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被熏黑的脸上满是疲惫却又带着欣慰。

执法如秤:在刚柔并济中守护底线
走进粉尘涉爆企业,吴志明总是火眼金睛。他能从机器运转的分贝中察觉异常,能通过粉尘堆积的弧度判断清扫周期,更能凭嗅觉分辨出危化品储存间的气体浓度超标。
2024年检查某粉尘涉爆企业时,站在四处飘着粉尘的车间,面对企业主推诿不在意,吴志明利用PPT以及3D动画演示粉尘如何引起爆炸,并找出近几年因粉尘引起爆炸的案例。“您看,这是2023年同类事故的现场视频,第一次爆炸气浪,会把沉积在设备或地面上的粉尘吹扬起来,二次爆炸时,粉尘浓度会更高,500克粉尘爆炸的威力相当于一颗手雷。”最终,企业在他的建议下迅速整改落实,还主动邀请他到车间指导设备整改及设备的选址相关问题。
在铁面执法之外,吴志明也有温暖的一面。某小微企业因缺乏整改资金陷入困境,他带着专家团队上门“定制方案”。针对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他联合专家因地制宜提出合法合规又省钱的设备整改方案,受到帮扶企业的一致好评;发现年轻安全员在台账管理上犯难,他把自己的“执法笔记”复印成册,用不同颜色的便签标注易错点;甚至在处罚企业时,会附上亲手绘制的隐患整改示意图。“我们不是为了处罚而执法,是要让企业知道,安全才是最大的效益。”他常对年轻队员说的这句话,让无数企业主从“躲着查”变成“争着改”。

薪火相传:在青春赛道点亮灯塔
在樟木头应急管理分局的荣誉墙上,“执法工作先进单位”“青年文明号”等奖牌熠熠生辉,背后是吴志明和同事们用汗水浇筑的“安全防线”。2024年查处重大隐患61处,行政处罚金额260万元,推动全镇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率同比下降63%。但他最看重的,是年轻队员们的成长——他发起的“应急夜校”,每周四晚都会亮起灯光,用真实案例复盘、模拟执法演练,为18名年轻队员铺就成长快车道;在他带领下,樟木头分局“青年突击队”累计开展安全宣传150场次,覆盖群众3万余人,成为 “安全守护者联盟”。
从晨光熹微到夜幕深沉,吴志明的故事仍在应急一线续写。他用行动证明:青春可以是办公室里的伏案疾书,可以是火场上的逆行冲锋,也可以是千万次执法检查中不变的初心。他如同一束光,照亮着更多应急青年在守护平安的路上,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