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洪梅镇枣红糯(禾胎草)种植技艺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水乡洪梅 2025-04-27 17:42:14
十、禾黄.jpg

近日,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洪梅镇申报的“枣红糯(禾胎草)种植技艺”成功入选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这是继“花灯制作技艺”“添丁习俗”“盲佬话”之后,洪梅镇第四个市级非遗项目,标志着该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领域再添亮眼成果。  

图片

 

十一、枣红糯提纯复壮试验.png

枣红糯(禾胎草)种植技艺起源于东莞水乡片区,洪梅镇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金鳌沙村与乌沙村,在其他村有零星种植。据清代《东莞县志》记载,这一技艺已有数百年历史。洪梅镇凭借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为枣红糯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和气候。

三、育苗.jpg
五、分秧.jpg

作为岭南水乡的特色农产品,枣红糯的种植涵盖浸泡育芽、育苗、稻田管理、收割加工等十余项精细环节,凝聚了数代传承人的智慧与经验。其种植技艺既遵循传统农耕方法,注重土壤养护与天然肥料运用,又结合现代科学管理,如病虫害精准防治,形成了一套兼具传统与创新的生产体系。  

 

八、保胎(禾胎草).jpg
十二、具备药用价值的禾胎草.jpg
九、禾出.jpg
微信图片_20241126153914.png

 

枣红糯不仅是东莞水乡文化的象征,更在民俗传承中扮演重要角色。其稻粒呈红色、禾秆粗壮,虽产量较低,但兼具食用与药用价值,衍生出枣红糯米、枣红糯粽、枣红糯创意茶饮等多样化产品,成为当地特色产业的亮点。近年来,洪梅镇积极推动枣红糯的传承,通过非遗进校园、在线直播宣传、文化展览等活动,让枣红糯“走出田间,贴近生活,同时,提高社会对枣红糯文化的认识。 

一、浸泡育芽.jpg
微信图片_20241126160053.png

接下来,洪梅镇将继续加强非遗保护与活态传承,推动枣红糯产业与文旅等业态融合,进一步擦亮“水乡文化”品牌,为地方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