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如果在招生入学过程中遇有任何疑问或困惑,请及时咨询市教育局、镇街教育部门或学校招生热线。欢迎和邀请广大家长、社会各界对我市招生工作进行监督,如果发现任何招生违规行为,请积极进行监督举报,可拨打市教育局电话(0769-23126022)或发送邮件(jyjjxk05@dg.gov.cn)反映,也可向属地公安机关、纪检监察机关举报。
4月25日,市教育局发布我市2025年义务教育招生政策。今年我市认真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2025)的通知》《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按照市镇两级办学管理体制,规范有序做好义务教育招生工作。在政策总体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行局部优化,体现为“五个不变”和“一个优化”。
一
全面推进阳光招生专项行动
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部署安排,结合我市实际,今年我市招生工作以全面推进阳光招生专项行动为统领,全力确保招生工作阳光规范、公平公正。4月初,市教育局公开发布《阳光招生致家长一封信》,向全社会表明严肃招生纪律的鲜明态度,提醒和号召广大家长自觉抵制、共同防范违规招生行为,并公布违规招生投诉举报渠道,动员各界共同监督。市教育局还组织对全市各园区、镇(街道)教育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市直属学校书记、校长以及部分民办学校校长进行集体谈话,发放严肃招生纪律告知书,明确将严的要求贯穿招生入学各环节,杜绝违规招生。市教育局制作了3000份阳光招生宣传海报,公布市教育局和各镇街违规招生举报途径,派发给各镇街教育管理部门,组织属地民办学校、培训机构张贴,提醒家长防范招生诈骗,营造阳光招生良好氛围。还将结合招生工作推进,向各镇街教育管理部门、市直属学校、培训机构负责人等编发阳光招生警示短信,形成常态提醒。市教育局今年还将继续组建“莞教先锋”招生入学党员志愿服务队,分别进企业、进学校、进12345,进一步做好阳光招生宣传答疑,优化招生入学政策服务。
二
五个“不变”
1.继续落实免试入学政策不变
今年,教育部办公厅在阳光招生2025专项行动重申,义务教育学校不得通过文化课考试、测试等方式选拔学生,不得收取学生个人简历或视频音频等个人展示材料,不得以学科竞赛、考试证书、荣誉证书、培训证明等作为录取依据。入学后实行均衡编班,不得设立或变相设立重点班、快慢班。严禁以“校园开放日”等名义进行违规招生宣传或考察学生、家长。今年将继续严格执行免试入学有关规定和要求,严禁学校“掐尖招生”“提前招生”,在此也请各媒体、广大家长监督,如发现学校有“掐尖招生”“暗箱操作”行为的,请立即向属地教育部门举报,我们发现一起,将严惩一起。
2.继续实行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和网上报名不变
根据国家和省要求,我市从2020年起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统一管理,并建立了东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统一招生平台(简称“招生平台”),实现了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今年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起始年级招生将继续依托招生平台实行同一时间段网上报名和公布录取结果,符合招生入学条件,今年要在我市入读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适龄儿童少年,均须在5月8日至14日期间登录招生平台进行网上报名,凡未经招生平台招录的学生不能入学和建立学籍。
3.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待遇不变
优才卡持有人子女享受与户籍生同等入学待遇。学生监护人暂未持有我市优才卡但符合相关条件的,请在5月底前,向工作所在镇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子女入学服务申请。
4.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不变
(1)入学条件不变。随迁子女申请入读我市义务教育学校,如父母双方(或法定监护人)是非东莞户籍的,其监护人须继续办理我市居住证。监护人在本市实际居住或就业,因特殊情况暂无法提供居住证的随迁子女,如其监护人办理了本市有效居住登记,能提供在本市居住或就业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社保清单、纳税清单或房产证明等)的,可在招生补录阶段向仍有剩余学位的民办学校申请补录,但不能参加民办学校电脑派位。在此,也温馨提醒各有关随迁子女家长,如家有小孩需要在我市入学的,请提前办理好有关居住证。
(2)入读公办学校方式不变。今年随迁子女入学可继续通过积分入学或优待政策方式申请我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其中积分入学继续按照《东莞市非户籍适龄儿童少年积分入读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实施方案》执行,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可在网上报名期间提出积分入学申请,按照积分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到公办学校(政府购买学位)。
(3)学位补贴标准不变。在我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非户籍学生,今年我市继续给予学位补贴,补贴标准为小学5000元/生/学年,初中6000元/生/学年(含免费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和免费教科书补助),每学期开学后由教育部门和学校统一组织申领。
5.民办学校入学方式保持不变
今年民办学校的入学方式继续分为“提前批”入学、“电脑派位”入学和“补录入学”三种方式。
(1)“提前批”入学:主要包括“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长幼同校”“符合条件的小升初直升入学”以及“属地购买学位”3种类型学生入学。
(2)“电脑派位”入学: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学校,继续通过电脑派位方式录取,由学生自行填报志愿,市教育局根据每所民办学校的派位计划数,按学生填报的志愿顺序录取。电脑派位方式与去年保持不变,派位时间计划安排在7月3日。
(3)“补录”入学:继续分为“第一轮补录”和“第二轮补录”。第一轮补录”由市教育局结合“电脑派位”注册后剩余学位数,对填报了“电脑派位”志愿,但未被任何民办学校录取的学生,按派位号进行顺延补录。“第二轮补录”,对通过电脑派位和第一轮补录后,仍没有录取结果的学生,可自行联系有剩余学位的民办学校进行补录。
三
一个“优化”
优化民办义务教育招生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工作要求,今年我市在兼顾学位供需平衡、维持招生秩序稳定的基础上,结合民办学校是否具备学生寄宿条件、学生入学实际需求等因素,对不具备学生寄宿条件的民办学校,从以前的面向全市招生调整为面向区域招生,确定其电脑派位招生范围为学校所在镇街及接壤镇街,这些学校在电脑派位招生时只能接受上述区域范围内的学生填报入学志愿。这些学校在电脑派位和第一轮补录招生后如仍有空余学位,在第二轮补录时可面向全市招生。
其他具备学生寄宿条件的学校招生范围维持不变,仍可面向全市招生。无论东莞户籍学生,还是非东莞户籍学生,网上报名且初审通过的学生均可填报。
为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教育选择机会,提高派位中签率,今年民办学校志愿个数从去年的3个志愿增加到今年的6个志愿。6个志愿中,学生可选择填报不超过3所面向全市招生的民办学校,不超过3所面向区域招生的民办学校。6个志愿自由排序,请各位家长结合自身实际科学规划志愿选择和排序。
此外,我市2022年已明确,逐步取消幼升小直升入学,2022年至2024年为过渡期,今年将全面取消幼升小直升入学。需入读民办学校一年级的幼儿家长可通过“电脑派位”方式申请入读民办学校,请各位家长做好小孩入学规划。
2025年义务教育招生热点问题解析
今年的招生流程和日程安排

以上是今年招生流程和初步日程安排,后续可能根据实际进展情况微调,如有微调将及时在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号“东莞慧教育”上公布。
关于入学年龄问题:今年小学一年级的入学年龄截止时间是到什么时候?
入学年龄没有变化,今年申请入读小学一年级的适龄儿童必须年满6周岁(即2019年8月31日及以前出生);申请入读初中一年级的,必须是小学应届毕业生。其中,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确需延缓入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向户籍地教育部门提出申请。
关于志愿填报问题:父母是东莞户籍,小孩是非东莞户籍,是按照户籍学生填报志愿还是非东莞户籍填报志愿?可以填报多少个志愿呢?
志愿填报是以学生户籍类型为基础,不同户籍类型的学生可以填报的志愿有所不同。

以上志愿类型并不是所有都必须填报,如学生符合多个类型的,可结合实际选择一类或多类填报志愿,若有多个志愿被录取,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注册。不同类型的志愿有不同的录取规则,请各位家长在充分了解各类别的录取规则后,合理填报志愿。其中:
(1)户籍地公办学校:由户籍地教育部门统筹安排学位。请家长认真阅读户籍地中小学招生入学方案。
(2)优待政策学位:对符合相应优待政策的人员,由属地镇街教育部门按相应的优待政策统筹安排学位。请家长认真阅读属地中小学招生入学方案。
(3)积分入学:按照积分入学方案进行录取,请家长认真阅读《东莞市非户籍适龄儿童少年积分入读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实施方案》。
(4)民办学校:由市教育局统一电脑派位录取。请家长认真阅读民办学校招生简章,全面了解民办学校办学条件、办学特色、收费标准、走读住宿安排、校车接送等情况,再合理填报志愿。
面向全市招生的民办学校,初审通过的学生均可以填报;面向区域招生的民办学校,仅区域范围内的学生可以填报,那是以什么为界定,识别属于区域范围内学生呢?
面向区域招生的民办学校是以学生户籍、监护人户籍或居住证办理情况作为识别,确定可以填报哪些区域范围的民办学校。
东莞户籍学生:以学生本人户籍所在镇街为依据,可以在面向全市招生的民办学校中选择不超过3所填报志愿,同时还可以选择3所学生户籍镇街所在区域的民办学校填报志愿。
(举例说明)小东是东莞寮步镇户籍学生,按照规则,小东可以在全市招生学校中选择填报不超过3所的民办学校,同时由于寮步镇接壤“东城、茶山、松山湖、大岭山、东坑、大朗”6个镇街,按照招生区域划分,小东也可以同时选择上述1+6个镇街的民办学校填报不超过3个志愿。
非东莞市户籍学生:须先选定其中一名监护人为“主监护人”,以该“主监护人”的本市户籍或居住证办理情况为识别,可以在面向全市招生的民办学校中选择不超过3所填报志愿,同时还可以选择“主监护人”本市户籍或本市居住证所在镇街所属区域的民办学校中选择填报不超过3所。
(举例说明)小莞是湖南户籍学生,选择父亲为“主监护人”,其父亲(非东莞户籍)在东莞塘厦镇办理了居住证,按照规则,小莞可以在全市招生学校中选择填报不超过3所的民办学校,同时由于塘厦镇接壤“黄江、樟木头、清溪、凤岗”等4个镇街,按照招生区域划分,小莞也可以选报上述1+4个镇街的民办学校中选择填报不超过3所学校。
在志愿填报阶段,招生平台会根据审核的学生户籍、“主监护人”户籍和居住证情况,自动匹对出可以填报的学校清单,家长自行选择。
本市户籍学生能申请跨镇街入学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部分本市户籍学生的家庭实际居住地和父母工作地与户籍所在镇街不一致,可能会申请跨镇街入学。目前我市各园区、镇(街道)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位资源供需情况不一,具体由各园区、镇(街道)结合学位供需实际,自行制定相应的跨镇街入学办法。有需要的家长可以向相应的镇街教育管理部门详细了解。
今年还会有“长幼同校入学”政策吗?
为解决多孩家庭子女入学接送问题,今年我市继续实行“长幼同校”入学政策。其中,民办“长幼同校”方面,先由民办学校登记有需要的学生家长申请并初审,按照招生方案的录取规则进行录取。公办“长幼同校”方面,由于每个镇街公办学位供需情况各异,由各园区、镇(街道)结合属地教育资源实际,合理制定属地公办学校长幼同校入读的申请条件、办理流程和调剂办法等,积极解决多孩家庭小孩入学接送困难,但不一定能满足每个家长指定的需求。
今年非户籍适龄儿童积分入学的工作安排是怎样的?
今年非户籍适龄儿童少年积分入学的工作日程安排初定如下:

东莞市2025年积分入学日程安排
各园区、镇(街道)的积分入学工作安排(包括可申请积分的年级、积分学位数、录取规则等)将陆续由属地教育部门在网上报名前公布,请有需要的家长密切留意各镇街教育部门信息。
有哪些渠道可以全面、权威地了解到招生政策?如发现违规招生行为如何举报?
为方便广大家长及时、快捷、全面掌握招生权威信息,大家可关注“东莞慧教育”微信公众号的“招考通”资讯专栏,了解招生政策、招生简章、日程安排、咨询电话等,2025年有关招生信息也正在陆续更新中。
今年我市义务教育招生网上报名5月8日开始,全市所有适龄儿童都需要通过“东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统一招生平台”报名和录取,任何提前招生、私下招生、掐尖招生都属于违规招生行为,开学后将无法建立正规学籍。请各位家长朋友务必提高警惕,以教育部门发布权威信息为准,按照正规的报名程序报名入学,以免上当受骗,影响孩子上学。
今年,教育部、省教育厅继续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我市已经迅速开展了一系列专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来,我们主要从聚焦公平、强化监督两个方面继续深入推进阳光招生。
一是聚焦公平。严格按规范做好统一报名、统一派位、统一录取等工作,通过各类正面宣传让群众更加直观、更加及时了解招生政策和工作安排,热情解答群众的咨询疑问,做好群众入学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大力度整治“暗箱操作”和“掐尖招生”行为,紧盯中小学校、中介机构、培训机构借校园开放日、“探校”为名,收取简历、考察学生家长、组织“密考”等违规行为,一经发现、严肃查处。
二是强化监督。进一步加强对市、镇、校各级负责、参与招生工作人员的监督,完善制度规则,规范流程管理,堵塞监管漏洞。邀请纪检监察机关、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代表、家长代表等对电脑派位招生工作进行监督。市镇两级教育部门均设立了专门的招生入学热线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