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港人北上跨境养老趋势的兴起,
侨都江门
正凭借其在粤港澳大湾区的
优越地理位置和发展潜力,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积极探索与香港的跨境养老合作。
香港进优生活控股公司(以下简称“进优生活”)是香港社会福利署“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的认可服务机构,为有意北上养老的香港长者提供优质的院舍照顾服务,目前已在广东深圳、佛山营办两间安老院舍,积累了丰富的跨境养老合作经验。该公司董事局主席陈志育日前接受江门日报采访时表示,前往大湾区安老正成为越来越多香港长者的选择,江门与香港开展跨境养老合作优势独特,“进优生活”将努力发挥专业机构作用,助推更多香港长者到江门安心养老。
俯瞰江门市区。郭永乐 摄
前往大湾区安老
成为不少香港长者的选择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行业重要参与者,“进优生活”对近年来香港长者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养老的趋势有较为直观的感受,对背后因由和选择考量都有着深刻洞见。
陈志育介绍,香港较内地早10多年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老化问题的加剧,香港每年新增数千人轮候资助安老宿位,但本地养老院宿位供应严重不足,轮候时间长达数年,且私营院舍收费高昂,这使得不少长者考虑移居内地养老。早年移民海外的回流长者也对安老服务有需求,他们适应了当地宽敞的居住环境,难以再次融入香港相对狭窄的生活空间,前往大湾区安老成为不少香港长者的选择。
“香港工会联合会2023年针对55岁或以上香港市民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87.9%的受访者愿意前往大湾区内地城市长期居住或养老。”陈志育补充道。
结合香港工联会2023年发布的《香港长者跨境养老意愿与需求》调查报告和公司实践,陈志育分析称,香港长者对前来大湾区内地城市养老主要看中以下几方面:一是语言沟通及饮食文化与香港相近;二是交通便捷、临近香港便于家人探访;三是宜人的居住环境,绿化多、空气好,生活节奏慢;四是内地养老院院舍空间较大,较香港更舒适;五是物价、住宿和医疗费用相对较低;六是内地正在日益提升的高质量医疗服务。
江门市银发经济产业园效果图。
“进优生活”目前在广东营办两间安老院舍,分别位于深圳和佛山。陈志育介绍,以佛山的安老院舍为例,该院舍纳入服务计划后不到一年,就有87位香港长者申请,截至今年3月底,“港人专区”入住率已超过40%。
“进优生活”目前在广东营办两间安老院舍,分别位于深圳和佛山。受访者供图
江门独特优势
对香港长者具有强大吸引力
应对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情况,我市近年来持续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市备案运营养老机构84家、床位1.4万张,其中1家养老机构获评“全国养老服务先进单位”,32家养老机构获评广东省星级养老机构,并培育出“幸福养老”等品牌化、连锁化养老机构。
注意到江门养老事业动向的陈志育表示,江门市在发展银发经济方面的重视和大力投入,展现了敏锐的战略眼光和积极的行动力。随着江门市在养老服务供给方面的不断进步,相信江门将成为越来越多香港长者北上养老的首选地。
他认为,从行业角度看,江门与香港开展跨境养老合作优势独特,对追求高质量退休生活的香港长者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江门与港澳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民间素有“每5个香港人、3个澳门人中就分别有1个是江门籍”的说法);去年以来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相继通车,江门融入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与港澳空间距离再度拉近;江门生态环境优美、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养老服务供给日益完善。
黄茅海跨海通道。
陈志育同时也提醒,跨境养老能否被长者真正接受,除了家庭因素外,养老机构的生活环境和服务质量是长者重点考虑的因素。此外,如长者身体状况欠佳,经常性需要使用医疗服务,或会影响他们选择跨境养老,而内地的养老院能否提供全面的医疗支持亦是香港长者其中一项重要的考虑。
为此,他提醒江门,要让自身优势得到进一步彰显,希望重视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是聚焦长者健康这个核心需求,加强医疗资源的建设,密切与香港医疗系统的联系,探索与香港在医疗政策方面的协调,为长者在内地养老提供更大便利;其次是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包括生活照护、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等,帮助香港长者融入当地社区;再则是可更多借鉴香港养老机构的管理模式和服务经验,对服务细节进行调整。
新会区养老中心举办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简家琳 摄
陈志育看好江门市在银发经济发展方面的潜力,表示“进优生活”将积极展开合作研究,以共同推动适合香港长者的养老基地建设。他期待与江门市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在养老经验、服务模式、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度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香港长者在大湾区安享晚年,实现互惠互利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