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趁墟·牛镇老字号④丨芬记三十八载:卤香珍藏时光记忆
东莞+ 2025-04-24 22:14:21

【编者按】

当晨曦漫过横沥牛墟,横沥老街的烟火气便开始在蒸笼氤氲中苏醒。这座因“百年牛墟”闻名的南粤小镇,不仅沉淀着农耕文明的肌理,更藏着一城人的味觉记忆。循着炊烟,走进巷陌深处,探寻那些与时光对弈的食肆——看三十年老店如何在掌心翻飞出掌心大的温情,听铁锅铲声里翻炒着几代人的乡愁密码。这些倔强生长在时代褶皱里的老字号,用一屉包子、一碗鱼头鱼腩饭、一道卤水鸭肠,将市井烟火熬煮成永不褪色的匠心,让每个平凡日子都泛着横沥特有的温润光泽。现推出《来趁墟·牛镇老字号》系列报道,解码牛镇舌尖上的活色生香,以飨读者。

在横沥恒泉社区,一家看似平凡的快餐店——芬记卤水快餐店,历经38年岁月沉淀,精心熬制出一代人共同的温暖回忆,从1987年的糖水摊起步,发展成如今备受街坊喜爱的“食堂”。它不仅见证了横沥商贸的兴衰变迁,宛如一座鲜活的历史化石,更深深扎根于无数人的味蕾深处,成为他们心中无法磨灭的温暖坐标。

热闹里的烟火气息

1987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劲,横沥的商业也在这股春风中悄然萌芽。彼时,芬记以糖水铺的形式踏上了征程。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一碗碗细腻绵密的绿豆糖水,宛如一股清泉,为周边居民带来了甜蜜与慰藉。由于店铺紧邻当时的横沥火车站、市场,地处当时镇中心地带,往来的行人络绎不绝,为芬记带来了最初的客源。

随着周边商业的蓬勃发展,到了1990年,敏锐捕捉到市场需求的芬记,毅然涉足快餐领域。从此,这家小店在时代的浪潮中开启了新的篇章。每逢农历尾数为“三、六、九”,横沥便迎来了热闹非凡的趁墟日。五湖四海的客商慕名而来,小镇瞬间被人流填满,芬记也迎来了最繁忙的光景。店内,座无虚席,伙计们脚步匆匆,穿梭于餐桌之间,接单、传菜、收拾餐桌,动作娴熟而利落。点餐声、呼喊声、谈笑声此起彼伏,让整个小店洋溢着温暖而热闹的氛围。

走进芬记,没有华丽的装修,有的只是朴实无华的陈设。但正是这种接地气的环境,让这里充满了人情味和烟火气。每天中午,食客们相聚于此,一边品尝着美味的快餐,一边分享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仿佛这里不仅仅是一家餐馆,更是一个温暖的社区客厅。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芬记之所以能屹立38年不倒,在于其特色菜品和坚守初心的经营理念。姜葱焖鱼,精选鲜嫩的鱼肉,经过用心烹制,鱼肉细腻爽滑,浓郁的姜葱香气扑鼻而来,每一口都让人回味无穷;薯仔焖鹅,软糯的薯仔充分吸收了鹅肉的鲜香,两者搭配得恰到好处,口感丰富;卤水猪肠和卤水猪脷,更是店内的招牌,卤香四溢,口感绝佳,处理得干干净净,让人吃起来放心又满足。

一直以来,芬记始终秉持“便、靓、正”的经营理念。在食材选购上,严格把关,确保新鲜优质;在价格定位上,坚持亲民路线,让更多的人都能品尝到美味又实惠的快餐。

三代人的味觉记忆

“我从十几岁就开始吃芬记的猪肠饭,这么多年过去了,味道还是一样好。这里的猪肠处理得很干净,卤味十足,再配上热气腾腾的米饭,真是百吃不厌。”李伯说起芬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言语中满是对这家老店的喜爱和认可。

如今,接手父亲生意的朱绍良,对芬记有着更深的情感。“从小看着父亲经营这家店,这里的每一道菜、每一位顾客,都像家人一样熟悉。接手芬记,不仅是继承一份事业,更是传承一种情怀和责任。”朱绍良深知,老店的口碑来之不易,所以他在保留传统菜品的同时,对食材的新鲜度把控更加严格,力求让每一份端上桌的快餐,都能让顾客吃得安心、满意。

陈婆婆则是另一位见证芬记成长的老顾客。“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吃芬记,后来带着自己的孩子来,现在又带着孙子孙女来。这里不仅有美味的食物,更有我满满的回忆。几十年来,芬记的味道一直没变,‘去芬记吃饭’也逐渐成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芬记依然保持着那份难得的初心。38年的风雨洗礼,它见证了横沥的发展变迁,承载了无数人的味觉记忆和情感寄托。相信,芬记将继续坚守那份对美食的执着和对顾客的情怀,成为横沥人永不褪色的美食记忆。

文字:记者 袁健斌 图片:记者 袁健斌 编辑:李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