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湾大·英才启航|常建:在东莞,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东莞+ 2025-04-24 18:18:02

“大湾区大学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非常重视基础研究和产业转化,这与我个人的科研方向和职业规划十分契合。”近日,大湾区大学(筹)物质科学学院副教授常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自主选择科研方向

大湾区大学秉持着“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知行合一、融会贯通”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采用超常规的方式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并以“大学+”为独特的办学特色,致力于办成一所具有“国际水准、开放包容、湾区特色”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常建在大湾区大学(筹)主要承担先进电池材料课程的教学工作,目前相关教学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之中。“在大湾区大学(筹)物质科学学院的整体规划中,我将参与物理化学学科的教材编写,以及物理化学学科的教学工作。”

他在大湾区大学(筹)感受到科研和教学工作的自由,“没有条条框框,可以自主选择研究方向,还可以和同事跨学科交流。学术交流的氛围很好。”

常建先后就读于吉林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当前,重点研发导电纤维电极材料、有机氟化电解质材料、聚合物固态电解质材料、高柔性锂电池器件以及高安全固态锂电池器件。

在过去的10多年里,常建取得了一系列亮眼的学术研究成果。截至目前,常建在Joule、NatureCommunications、AdvancedMaterials、AdvancedEnergyMaterials、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等国际权威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被引用次数4000余次,申请授权国家/国际发明专利15项。

常建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曾荣获瑞士日内瓦重大发明金奖、国际重大发明特别优异奖、韩国成均馆大学优秀科学研究奖、深圳市海外高层次B类人才奖、东莞市二类特色人才奖等多项奖项。

未来将和东莞产业深度融合

科研、教学之外,常建把目光投入东莞的产业上来。

2025年东莞“一号文”聚焦人工智能。其中,AI手机、AI服务器、AI机器人、AI计算机、AI可穿戴设备、AI家居设备、AI教辅设备、AI虚拟现实设备、AI医疗康复设备、AI检测装备、AI潮玩等人工智能细分赛道成为招商引资的重点,也成为东莞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重点工作。

得益于之前在香港理工大学对锂离子电池和可穿戴电子设备的研究,常建加入大湾区大学(筹)后,主要研究柔性固态电池材料,“我主要关注如何将电池集成到衣服上、确保其安全高效运行以及构建无线连接接口等问题,该领域市场前景广阔。”常建表示,这和东莞人工智能发展的方向十分吻合。

在新型电池应用方面,常建正在探索两个研究方向。其一,对传统布料进行镀金属功能化处理,进而将其制成可穿戴织物电池;其二,运用碳纤维等高强度纤维来制作电池,使电池具备类似钢铁的强度和韧性,可用于轻量化汽车零部件以及低空飞行器结构等方面。

在常建看来,“东莞拥有丰富的制造业基础,尤其是小型企业较多且发展潜力大,有利于开展技术开发合作。我希望将来能够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在东莞‘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文字:资深记者 张华桥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李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