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沙田镇举行“智美引航,行走思政”探秘“超级显微镜”专题活动,组织五十余名中学生走进位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通过“科普讲座+沉浸式探访”的研学模式,让青少年亲身触摸我国大科学装置前沿科技脉搏,播撒科学梦想的种子,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思政教育体系。
了解中子奥秘,对话科研先锋
在中国散裂中子源,学生们在报告厅聆听了“超级显微镜-中国散裂中子源”主题科普讲座。科研人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医疗实际应用、高铁轮轴检测等生动案例,揭开了“超级显微镜”如何用中子束流透视物质微观结构的奥秘。“原来是通过谱图反推原子内部磁矩,对比变化,联系眼睛成像的原理!”初二学生莫梓淇在笔记中写道。当得知这台装置已服务全球多名科研人员时,现场响起阵阵惊叹。
“科学家叔叔,为什么中子可以分辨出物质支撑结构?”“中子可以运用在很多领域当中,请问日常中有哪些是最常见到的呢?”“我们经常在科幻片中听到一些‘粒子加速’等名词,请问科学家叔叔它们跟今天所说的内容原理是一样吗?”在自由交流环节,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抛出问题。科研人员耐心细致地解答学生们问题,活动中,科研人员还特别展示了中国散裂中子源加速器、靶站及谱仪等,用科研成果激励学生探索热情。
沙田实验中学老师表示,“这节思政课对激发学生探索有很大促进作用,首先是对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孩子们在这里感受到物理学家是怎么工作的,学习他们的精神。另一个就是科学思维,在中国散裂中子源让孩子们知道中子是怎么加速的,如何分离出来,接着精准去打靶心,最后成果又是怎么样的,这是科学思维。通过这节思政课带着学生们像科学家一样去面对原汁原味的问题,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培养他们科学思维,发挥物理教育的一个课程功能非常好。”
穿越科学隧道 触摸科技脉动
在展示厅各类模型前,学生们通过科研人员实体讲解模型设备“透视”庞然大物内部结构和应用场景和原理,切身感悟知识的力量。“在现代科学产生之前,人类用肉眼观察世界,后来科学家发明了显微镜,我们第一次看到肉眼无法直接观察的微观世界。而电子显微镜比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还要高1000倍左右,可以看到更小的病毒,随着技术走向深入,‘超级显微镜’散裂中子源应运而生。”科研人员的比喻让抽象原理变得触手可及。
同时,展厅内陈列的重大科技成果,更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大科学装置对高端制造的支撑作用。沙田实验中学初二学生说,“我感受到科学家们科研的辛苦和精密数据给国家的强大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我现在对物理这门学科更加感兴趣了,我会努力学习,希望自己以后有机会参与到科研工作中。”
以“党建+思政”为载体,精心打造“智美引航 行走思政”党建品牌,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沙田镇围绕“行走的思政课”这一核心,构建了涵盖思政课堂、思政第一课、思政课大比武、书记校长开讲、赓续红色血脉、科创思政、五育融合、协同育人、社会实践等多个子品牌的铸魂育人体系。通过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思政教育课内外、校内外、校馆与校企的联动融合,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丰富多元育人场景,铸魂育人、强基固本,着力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接下来,沙田镇将持续深化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科普合作,继续搭建实践平台,以“智美引航 行走思政”为党建品牌抓手,打破传统思政教育局限,通过校馆合作、校企联动等方式,将思政教育从课堂延伸到社会,在行走中体会思政的魅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