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东莞大家谈 | 何为“制造美学”
东莞+ 2025-04-24 09:53:44

一、“制造美学”的学理诠说

(一)“制造美学”的时空漫步

关于“美学”的定义表述及其学科性质,学界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从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嘉通首次提出“Aesthetic”一词开始,美学经历了丰富的发展历程,涵盖了从艺术哲学到审美经验等广泛议题。它不仅是一种理论研究,更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致力于研究美及其发生、发展规律,探讨美感的来源和审美活动的本质等。

“制造美学”源于美学从形而上的山巅处降落,从探索美的本质、审美理念和纯粹艺术创作的幽谷中突围。20世纪初期,主张将审美意识灌输于工业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制作的整个过程之中,倡导生产劳动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物质产品与艺术产品相统一,使产品既实用又具审美价值,英国工艺美学家威廉·莫里斯这一主张已深入人心。著名建筑学家格罗庇乌斯提出工业产品应具有经济、实用和美观相结合的思想,为之后深远影响世界的包豪斯美学和工业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20世纪70年代以来,实用美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不断拓宽和深化人们对美的理解,增进人们对艺术和美的欣赏能力,促进个体在审美和艺术创作中的自我表达和自主创新。

(二)“制造美学”的内涵释读

“制造美学”可以说是一种以实用美学为特征的审美意识和实践活动。它与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紧密关联,诠释了“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生产”这一深刻命题。它既是一个专有名词,也是一个动宾结构;既是美的承托者和呈现者,也是美的制作者和创造者;既融合了工业生产与审美设计的双重维度,也体现了人们对物质之美和精神之美的双重诉求。

这一概念指的是在大规模生产和制造过程中融入美学理念。除了强调在设计、用材、工艺、人机交互等方面注重美学的考量,使制造对象在外观、内部结构、使用体验、环境友好等方面呈现出美的特质之外,更是通过基于制造领域的美学叙事,进而上升到经济、社会、文化、时空等领域的美学创造,既是对制造业精神内涵的提炼和升华,也是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二、“制造美学”的多维向度

(一)理念美之维

理念之美体现了人类思想和行为领域更深层次的观念和价值。“制造美学”是美的理念和美的形象的有意味的统一。理念之美既是文化底蕴之美的呈现,又是主体与客体相协调发展的关系之美的体现,更是汇聚了不同生产力发展时期的美学形态,彰显出一种富有时代气息和文化特征的创作之美,传递着一种兼具以美润物和以美成人的温沁之美。

(二)设计美之维

“美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设计是创造美的过程,不仅追求客体的实用功能,也追求工艺的精细、设计的美感以及技术的革新。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装饰、技术创新和新材料应用,将艺术美感融入制造对象中,强调形状、比例、线条、色彩、材质、工艺等方面的美感和艺术性,从而实现设计和生产、形式和内容、外表和内里、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高度统一。

(三)功能美之维

功能之美是“依据我们的功能知识所看到的物质对象所具有之审美特性”。它以功能结构的价值为前提,在形式上以突出使用功能为特点,追求使用过程的顺畅感、便利性和舒适性,使制造之物在功能性与审美性之间达到平衡。物质对象因为符合功能需求和形式美法则,从而具备了审美价值。

(四)结构美之维

结构美学强调元素之间的关系和组合,以创造出一种具有美感和功能性的整体效果。制造是一种创造性行为,其目的在于使制造对象在结构与功能上达至“双美”。它注重内部结构的合理性、有序性和美感性,追求设计上的简约性、稳定性和通透感,呈现出外在造型和内构形体有机结合的美感形态。

(五)城市美之维

城市美学是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诸多美的和谐统一,涵括了环境之美、建筑之美、秩序之美、人文之美、生态之美等。它有意识地将美学价值和审美准则贯彻到具有实际目的的活动和日常生活当中,既注重城市自然环境之美和艺术景观之美的建设,也着重城市居民行为之美和心灵之美的化育。

三、“制造美学”的多重应用

(一)传统制造工艺创新之美

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材料带来了制造业上的革命,引发了对制造工艺的美学化追求与创新。“制造美学”既注重制造对象的功能性与美观性之间的融合,也注重制造材料和制作工艺的美学意蕴。通过对传统手工工艺的继承和创新,使所造之物具备独有的艺术性,实现功能的多样性和审美的多元化。

(二)数字化及智能化制造之美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制造美学”开辟了新天地,创设了实现美学理想的新路径。数字化及智能化制造之美,是“技术美学”在当代的新发展。通过数字化设计、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追求制造的高度精确性和高端智能化,提升制造对象的美学效果,体现科技与美学相统一的美学形态。

(三)个性化和定制化制造之美

随着人们需求的多样化和技术的进步,制造业越发重视个性化和定制化之美。借助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工具,融入特定的文化元素或情感故事,更加全面、准确、实时地为用户提供独特的美学体验,使审美主体和消费者建立起更加紧密的情感链接,从而实现个别和整体、个性和共性的相互统一。

(四)“城市家具”制造之美

“制造美学”注重对城市的“历史美”和“未来美”两个向度的塑造。一方面,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展示城市的“根”与“魂”,凸显城市的“历史美”;另一方面,植入科技、时尚、艺术等元素,打造潮流城市、时尚城市、智慧城市,彰显城市的“未来美”。通过空间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美化,凸显城市独有的美学基因,释放城市独特的美学气质,实现“城市家具”的美学化。

四、“制造美学”的价值觉醒

“制造美学”是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节点诞生的,既契合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迫切需求,也是对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创新回应。

东莞“制造美学”既具有“制造美学”的一般特质,也烙上了自身的独特印记。在雄厚的“东莞制造”实践基础之上,率先开拓了“从制造产品到制造美学”的中国式现代化“东莞制造路径”,形成了“以美兴产、以产兴城、以城聚人”的发展模式,开创了“有一种制造美学,叫东莞”这一城市产业IP,逐渐形成“科技+文化”融合的“东莞制造美学”叙事,开辟了“制造美学”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制造美学”既是东莞城市发展和能级提升的阶段需求,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城市新形象构建的关键进路。“东莞制造美学”的实践,体现了这座“双万”之城在推动工业文明前进方面的魄力和担当。既有益于推动传统重点产业焕新添彩,也有助于实现从“制造之城”向“美学之城”跃迁升华。不仅能为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新视角和注入创新动力,也将为中国乃至全球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借鉴和启示。

(作者 陈婕 系东莞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助理研究员、博士)

文字:陈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