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央视采访佛山工厂女工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视频中女工面对美国关税冲击等外贸难题时,一句轻描淡写却满含力量的“哎呀,怕什么嘞!”瞬间点燃了大众的情绪,也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贸易变局中坚韧前行的奋进之路。
这一不经意间的回应,不仅展现出基层劳动者的无畏精神,更深刻映射出以佛山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潜藏的强大底气与不屈韧性,成为当下中国外贸行业攻坚克难的生动注脚。
有影响是正常的:贸易变局中的“震荡反应”
在全球贸易版图加速重构的当下,美国关税政策的调整如同一记重锤,敲打着中国外贸企业的神经。
广东星星制冷外贸部副部长钟龙青的忧虑颇具代表性:“佛山工厂70%业务依赖海外市场,其中美国占比高达70%,美国强硬的关税政策影响还是挺大的。”
这样的冲击并非个案——从珠三角的家电制造到长三角的机械装备,许多深度参与全球分工的企业,都在经历市场格局突变带来的“阵痛”。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制造业凭借强大的竞争力,在全球产业链中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联系,足迹遍布世界各个角落。
贸易政策变动引发的连锁反应,本质上是全球产业链重构的缩影。
美国加征关税,使中国产品在美价格优势削弱,部分依赖传统渠道的企业短期承压。但正如自然界的“应激反应”,这种震荡恰恰暴露了产业链的薄弱环节,为转型升级提供了镜鉴。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对欧盟和美国这些传统市场分别增长4.3%、6.1%,但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同比增长9.6%、对东盟出口增长13.4%、对巴西增长23.3%、对阿联酋增长19.2%、对沙特阿拉伯增长18.2%,市场多元化趋势凸显。
信心比黄金重要:制造业骨子里的“韧性基因”
承认困难,就去战胜困难。此时此刻,信心比黄金重要。
“怕什么嘞!”佛山某外贸工厂食堂里,央视镜头里,女工的一声轻笑,道破了中国制造业的底气。
在佛山,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有一定的成效。众多工厂积极拥抱智能化浪潮,大量投入先进设备与技术,推动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的显著提升。
有数据显示,目前佛山已经创建了2家国家“数字领航”企业、3家“灯塔工厂”、73家数字化工厂、198个数字化车间,7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企业覆盖率在全省走在前列,技改投资总量两年全省第一。企业进行数转智改后,生产效率提升了30%,运营成本平均下降了20%。
智能化生产线高速运转,车间电子屏实时跳动着订单数据——这是许多佛山制造企业的常态,也是中国工业提质增效的生动注脚。
新豪轩门窗总裁冯佐星的笃定,正是源于这种底气:“中国门窗性能高、服务好,短期的关税政策无法阻挡美国市场对中国门窗的需求。”这家企业每年将5%的营收投入研发,在材料科学、智能控制、绿色工艺等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还在云浮新兴打造了一个“国家级绿色工厂”,采用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链路环保工艺。
类似的故事正在佛山各地上演:顺德家具企业借助数字化设计平台,实现个性化定制与高效生产,产品远销海外;佛山照明企业引入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提升产品附加值,在国际市场脱颖而出;三水卫浴企业运用新型陶瓷材料,打造高品质卫浴产品,开拓新兴市场。
当“佛山制造”向“佛山智造”大步迈进,技术创新便成为抵御外部风险的坚实“盾牌”。
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广交会上的“破局密码”
第137届广交会上,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展位前的南美采购商络绎不绝,印证着公司外贸部副部长钟龙青的说法:“美国市场收缩,但我们在南美、欧洲的市场取得了不错的开拓效果,广交会上新产品的订单正在逐步落实。“
面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星星制冷早有布局。钟龙青表示,他们一方面巩固传统市场,另一方面加快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我们也会通过内部的一些降本增效,在产品上价格上给客户更好的支持,同时加快把泰国工厂的产能提上去。”
同样在新兴国家市场取得成效的,还有广东省鑫全利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为了买下这个产品,客户连夜去银行取了钱,第二早就过来交定金了。”在广交会现场,鑫全利激光海外事业部总经理李海波手中拿着俄罗斯客户递过来的2万元定金,笑得合不拢嘴。近两年,鑫全利开发的新品激光复合切割机,已经销往不少国家。
“俄罗斯也有这个品牌,我的朋友就在他们这里买了设备,所以这次我第一次接触他们,就决定要下订单。”俄罗斯客商ALMAZ说。更让李海波感到惊喜的是,这位客户在洽谈现场又看上了其他产品,直接开启了“买买买”模式。
“这次广交会的效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是真的带来了额外的订单。”李海波说,“我们现场就签了6单,都是来自新兴市场。”
广交会的“破局密码”,折射出佛山外贸企业的转型智慧。本届广交会,佛山共有760家企业参展,展位数达到1889个,创历史新高。众多佛山企业借助广交会这一广阔平台,通过多元化市场布局、产能优化调整以及技术创新升级等一系列举措,不仅有效化解了贸易变局带来的冲击,还开辟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中国外贸的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美国关税的冲击,如同一场压力测试,丈量出中国外贸的深度与韧性。从佛山工厂的智能化改造到广交会的技术突围,从传统产业的“腾笼换鸟”到新兴市场的“开疆拓土”,佛山制造业正以“破茧”的勇气,在全球贸易变局中锻造新优势。
当“中国制造”学会在风暴中调整航向,当创新成为应对不确定性的“常规武器”,中国外贸的航船,终将穿越惊涛骇浪,驶向更广阔的海域。
文图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倪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