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喜临门”!两种珍稀鸟类齐聚惠州潼湖湿地
惠州头条 2025-04-23 10:55:15

近日,惠州潼湖国家湿地公园接连传出生态喜讯:惠州日报记者不仅首次记录到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紫水鸡的家庭活动影像,监测人员更观测到7只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全球濒危物种(IUCN EN级)黑脸琵鹭在此过境停歇。

 

 

在最新拍摄画面中,两只成年紫水鸡带领三只幼鸟在水草丛中觅食嬉戏。幼鸟体色偏灰褐,与成鸟鲜明的羽色形成对比,绒毛未褪、行动稚拙,这一完整的家庭活动影像,首次证实紫水鸡在潼湖湿地自然繁殖成功。紫水鸡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水鸟”,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南部和大洋洲,在我国 罕见于西南部地区,多栖息于江河、湖泊周围的沼泽地和芦苇丛中。据观测,该家庭活动区域植被茂密、水质清澈,成鸟频繁为幼鸟示范如何啄食水生植物,展现了典型的亲子互动模式。

潼湖国家湿地公园首次拍到小紫水鸡  超萌超可爱   在父母的呵护下悠闲地觅食嬉戏。全媒体记者王建桥摄  通讯员陈丹芝

同步记录的黑脸琵鹭群尤为珍贵,有着“鸟界大熊猫”的美誉。监测显示,黑脸琵鹭在沼泽湿地上停歇补给,用匙状喙来回扫动觅食和梳理羽毛,其标志性的黑色匙状喙与白色羽衣形成鲜明对比。广东惠州潼湖国家湿地公园管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据香港观鸟会发布的‘全球黑脸琵鹭同步普查2025’最新数据,黑脸琵鹭全球数量仅存约7000只,此次潼湖国家湿地公园记录到7只停歇,这一罕见集群现象,说明历年来潼湖湿地的生态功能保护成效逐步显现”。

潼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紫水鸡 。全媒体记者王建桥摄  通讯员陈丹芝

近年来,仲恺高新区遵循“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多方参与、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原则,全力推进潼湖湿地保护与恢复、科研监测与科普宣教等综合保护措施,潼湖湿地各项生态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和增强,有力保障了区域生态安全,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

据介绍,潼湖国家湿地公园将平塘湖和各条出入园河流划为湿地保育区,采用“人巡+机巡”方式,在平塘湖沼泽滩涂等重点部位设置了视频监控和生物监测设备。同时,实施“无人机巡护+红外相机监测+陆生野生动物智能调查与监测”等常态化监测措施,密切监测野生动物繁衍及其栖息地安全,坚决防止捕鸟及破坏栖息地环境的违法行为。

黑脸琵鹭AI监测画面(惠州日报记者邱舒婷 通讯员陈丹芝 供图)

截至目前,潼湖国家湿地公园内共有维管束植物97科263属364种、脊椎动物25目70科172种;其中包括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黄胸 、彩鹮、黑脸琵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种,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24种。

“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潼湖国家湿地公园呼吁广大市民朋友们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绿色美好家园。

 

文:惠报全媒体记者邱舒婷 通讯员陈丹芝

图/视频(署名):惠报全媒体记者王建桥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