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深践初心,东莞援黔医生刘楚杰,书写跨越千里的“医者答卷”
东莞+ 2025-04-22 17:41:24

从医十四载,大朗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刘楚杰以精湛医术与无私担当诠释医者初心。2022年,他主动请缨赴贵州江口县支医,在2023年7月帮扶期满之际,他主动申请延长驻点时间,协助江口县人民医院创建国家级“防治卒中中心”,推动当地卒中救治水平迈入新阶段。2024年,他再次选择暂缓返莞,持续参与卒中中心建设的冲刺工作,确保该院顺利通过国家脑防委的现场评估,在这条跨越千里的帮扶之路上,刘楚杰展现了医者无疆的奉献精神,为江口县人民医院的医疗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发挥专业优势,推动建设江口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秉持“山海情深,杏林风范”的信念,2022年8月,刘楚杰首次来到江口县人民医院,谈及帮扶的初衷,刘楚杰说:“医者初心,在于守护生命每一刻。无论是东莞还是西部山区,患者的需要就是我的责任。”

深耕神经内科领域14年,刘楚杰拥有扎实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工作中,他沉浸式开展医疗帮扶服务,毫无保留地传授精湛经验技术。在江口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相对薄弱,没有独立成科,附属于内一科。由于没有专职的神经内科医生,稍微复杂一点的神经内科疾病,如颅内感染、大面积脑梗死、周围神经病等,基本都是往上级医院转送。

面对神经内科科室不独立、复杂病情治疗能力有限等情况,刘楚杰制定了培训计划,通过每周教学查房,每月定期授课,让科室快速地掌握了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诊疗方法,由于前期培训到位,2023年4月,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合并为神经科后平稳过渡,如今已成为医院快速发展的科室,也是重点培养的专科。“现在脑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都能按照指南规范地诊治,大部分的病种都能留在江口治疗。”刘楚杰说。

2023年,本应结束为期一年的帮扶工作的刘楚杰,主动向大朗医院提出延长在江口县人民医院帮扶的申请,与东莞市卫生健康局、江口县相关部门、东莞大朗医院开展“资金+技术+人才”多方位支持,助力江口县创建国家级“防治卒中中心”。他说,自己想为江口县成功创建国家级卒中中心提供更多帮助。

扎根基层服务,推动脑卒中识别到一线

基层医疗机构是早期发现和识别脑卒中患者,赢得宝贵救治时间的关键一环。为了更好地提升村医及基层卫生院对脑卒中早期识别及救治水平,刘楚杰坚持“上医治未病”理念,深入江口县双江街道、桃映镇等基层卫生院,开展脑卒中早期识别及救治培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水平。

2024年4月,92岁高龄梁女士突发急性脑卒中,病情危重,一旦继续进展将会有严重的后遗症。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首选方法,但是患者年龄越大,溶栓出血风险就越大。

卒中救治,情况危急,江口县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在刘楚杰的带领下,积极开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工作,由他主导的溶栓团队25分钟内完成救治,让患者转危为安。“此次通过静脉溶栓救治92岁高龄卒中患者,不论从风险、难度还是年龄方面,都刷新了纪录,鞭策和激励着卒中团队继续前行,创造新的更大成就。”刘楚杰说。

这样的帮扶事迹不是个例,自刘楚杰支医以来,江口县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总共溶栓140例,开展脑出血手术65例,卒中及高危因素脑血管大数据平台建档1014例,出院患者3个月随访量1006例;胸痛中心累计接诊胸痛患者 614例,溶栓21例,24年9月至11月累计进行急诊PCI8例。

在创新急救体系的过程中,刘楚杰以卒中中心建设为抓手,建立并优化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使卒中中心年救治量从以往的10例以下上升至近60例。

同时在梳理既往溶栓病例,发现流程延误问题后,他联合急诊科制定《脑卒中急救流程》,从院前急救到溶栓药物备用等细节全面改进。通过多学科培训和急救演练,让江口县人民医院的DNT(入院至溶栓时间)从90分钟以上缩短至40分钟内,最短仅17分钟,中位数保持在35分钟,并且持续优化升级。溶栓病例数从年不足10例增至50余例,显著降低患者致死致残率,助力医院获评国家级“卒中中心”及“中国卒中急救地图”成员单位。

从“输血”到“造血”共筑生命守护网

如今,走进江口县人民医院,可以看到地面醒目的红绿色标识引导着急症患者快速抵达卒中中心和胸痛中心,一般能在3分钟内到达,这一 “彩色地标” 不仅是清晰的指引,也是大朗医院与江口县人民医院共同努力营造人文关怀氛围 的体现。

当前,东莞市大朗医院为江口县人民医院的卒中中心和胸痛中心建设给予了“资金 + 技术” 的大力帮助,推动两个中心于2023年4月正式成立,这一成果有效缩短了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了救治的成功率,江口县人民医院院长陈晓勇说道:“以前需要转到铜仁做介入治疗的患者,现在在江口县人民医院就能得到救治。大朗医院的支持让我们有条件为患者构建起快速的救治通道,抓住最佳治疗时机,这对提升我们医院以及江口地区的医疗急救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国家有这方面的需求,我应该义无反顾地去奔赴”,刘楚杰说,当得知需要派一名神经内科的医生到江口县人民医院帮扶,自己第一时间就报名了,我在工作中,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医疗技术,还有专业知识留在江口,尽力为莞铜协作,医疗帮扶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江口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东西部先进的、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疗结对帮扶建立,让江口的老百姓不出远门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切实减轻了就医负担。一批又一批的刘楚杰们怀揣着满腔热忱与使命担当,接过医疗帮扶的“接力棒”,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将先进的医疗技术与理念深植于江口这片土地,结出了累累硕果。

从“援建者”到“建设者”,从“输血”到“造血”,作为援黔医务工作者中的一员,刘楚杰以医者使命为帆,跨越千里奔赴西部,用精湛医术填补学科空白,守护着江口人民的健康,书写“东西协作”的动人篇章。粤黔千里的帮扶之路上杏林春暖,刘楚杰正以他的仁心仁术,续写着守护健康的动人篇章,为江口县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照亮前行的道路。 

 

文字:冯静 刘瀚擎 图片:医院供图 编辑:段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