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的轮椅轴承总是上足了油,转动时发出轻微的“咯吱”声,像是岁月在低语。那年的突发重疾夺走了他的双腿,却没夺走他眼里的光。他时常说:“腿不行了,手还在,心还在。”
起初村里人会心生怜悯。不时有人送来鸡蛋、水果、青菜。舅舅一一谢绝:“我还有手还可以创造。”他默默地自学各种手艺,木工、电器维修、编织……妈妈买的二手电脑成了舅舅的新战场。
渐渐地,舅舅家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天天有人带着难题来,房门都快被踏破了。不可思议的是,舅舅所有服务都是免费提供的,坏了的收音机、卡住的抽屉、不走的挂钟,在他手里都能重获新生。教留守老人们使用微信和外地打工的子女视频时,舅舅发明了一套独特的手势语言,像施了魔法一样易学。当七十多岁的刘奶奶第一次成功接通儿子视频时,粗糙的手指在屏幕上颤抖着划出泪痕。舅舅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嘴角挂着微笑,午后的阳光给他的轮椅镀了层金边。
最难忘的是舅舅教村医如何使用电脑。那个四十多岁的汉子面对闪烁的屏幕可紧张了。教学从开关机开始,他们头顶着头挤在电脑前,舅舅把每个步骤都拆解得像做木工活一样细致,他边说边用铅笔在纸上画下示意图,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这是‘输入’、‘保存’……”舅舅的手指轻轻抚过每个按键,额头上的汗珠在晨光中清晰可见。他们废寝忘食忙了两个多月。当村医独立完成了第一份电子材料时,他像个孩子似的跳了起来,差点撞翻舅舅的轮椅。而舅舅只是静静地望着窗外,夕阳的余晖在他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阿武啊,我家的电视机又坏了!”
“覃伯伯,能帮我看看这个电话手表怎么了吗?”
……
这样的呼唤在村里不曾间断。舅舅始终全力以赴地排忧解难。村里人都说舅舅是个能人,可我知道,他床头堆着的旧书里,页边记满密密麻麻的笔记。多少个深夜里,舅舅的台灯依然亮着,就像黑夜里小小的灯塔,他那佝偻的背影投在墙上,是那么高大无比!
一天,他正在教大家用废旧材料做玩具,粗糙的手指灵活地翻飞着。阳光透过榕树的缝隙洒下来,在他花白的头发上跳跃。一个小女孩突然说:“覃伯伯,你好像会发光!”
舅舅愣了一下,随即开怀大笑。是啊,这光来自永不熄灭的信心,照亮了自己,也温暖了整个村庄。
作者:东莞市谢岗镇中心小学 四年级 8班 刘沁怡;指导老师:赵少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