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基金赋能!“HK Tech 300”训练营跑出创新创业加速度
东莞+ 2025-04-21 20:45:25

4月20日,由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科技创新中心承办的第三届“HKTech300全国创新创业千万大赛”(东莞赛区)训练营启动,约50名来自决赛项目团队及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学生团队成员齐聚一堂,通过全天沉浸式培训,在路演能力提升、商业化路径探索及投融资策略优化等方面蓄势待发,全力冲刺决赛。

HKTech300首秀东莞

打出“赛事+政策+产业”组合拳

“刚下车,我立刻感受到了这里浓厚的科创氛围。华为小镇的落地、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的建设,让我们看到了东莞科创的繁荣。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创新创业不夜城!”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张恒赞叹道。和张恒一样,不少市外、省外团队跨越千里奔赴这场科创盛宴。

“HKTech300”是香港城市大学重磅打造的创新创业计划,以“创科无限引领未来”为主题,不仅为年轻人提供多元教育与自我增值机会,还致力于将港城大的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转化为实际应用。该计划自2021年启动,预计投入6亿港元,目标孵化300家初创企业。

为了进一步促进香港与内地的科创协同发展,港城大早在2022年就推出了首届“HKTech300全国创新创业千万大赛”,通过“以赛促创”的模式,为初创公司提供跨境孵化、科技赋能、投资机会等全方位支持,加强香港与内地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地创新创业生态圈的构建。

据赛事负责人介绍,本届大赛首次将东莞纳入内地赛区体系,旨在加速更多科技成果在东莞落地转化并实现产业化运作。根据赛事安排,优胜项目不仅可以被推荐至全国半决赛,最高可获得100万港元的天使投资基金,还将享受港城大(东莞)科技创新中心的一系列创业孵化扶持。落地松山湖的高新技术企业还可享受高企认定等一系列创业政策资助。通过“赛事+政策+产业”的组合拳,大赛搭建起粤港澳大湾区创业者快速成长的高能平台。

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现已集聚12家新型研发机构、200余个研发平台、500余家科技企业、5000余名创业者和科研人才,是珠三角创新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高密度的创新要素和浓厚的创业氛围,使其成为理想的孵化苗圃。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科研管理处谭星博士在致辞中表示,自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科技创新中心落地社区以来,校方持续致力于打造集创赛承办、概念验证、项目孵化于一体的莞港科创孵化平台,期望推动更多成果在莞转化并实现产业化运作。

主题训练营系统赋能

加速创业之路优势起跑

大赛凭借从技术展示到商业落地的全流程赋能,吸引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参赛团队。香港城市大学学生团队满怀憧憬,直言渴望借赛事深入学习初创企业从0到1的完整成长路径;而深耕行业多年的成熟团队,则期待在大赛中挖掘新商机,拓展业务边界,实现创新突破与资源整合。

香港城市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怀诚向记者展示了其团队的创新成果——Nano-AM船底防污涂层。该团队以海洋生态保护为核心理念,突破性运用光催化技术,使涂层持续生成活性氧物种,实现长效自消毒,防污时效超一年。“我们致力于让涂层兼顾耐用性与生态友好性,为船底漆难题提供绿色解决方案,无惧时间考验。”李怀诚说。

在决赛来临前,大赛主办方精心开设主题训练营,围绕“从技术到商业的跨越”,为参赛团队及港城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系统性指导。上午场聚焦创业能力提升,东莞理工学院魏红征副教授通过沙盘模拟,指导团队优化市场定位与竞争策略,强调“用户需求是技术落地的核心”。下午场由技术转移专家钟敬恒博士解析知识产权布局与商业化路径,点明“专利是商业化的起点”;东莞市私募基金业协会秘书长王柏则从投资人视角出发,分享商业计划书撰写要点,“用数据支撑技术,用故事打动资本”。

“老师结合实际案例的讲解,让我眼前一亮,也更坚定了我通过赛事学习、成长的决心。”参赛者曾琦带来的CipherBridge-可验证多方密文计算平台,该平台深度融合零知识证明(ZKP)与全同态加密(FHE)两大前沿技术,搭建起具备可扩展性、可验证性与可监管性的隐私计算架构。在保障数据隐私与完整性的前提下,平台支持密文直接计算与验证,同时提供标准化API与SDK,极大降低了应用集成门槛。“目前,CipherBridge已在港陆贷款、风控优化等金融领域取得突破,正逐步向医疗、政务等领域拓展。”

此次训练营和大赛落地东莞松山湖,既是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对这片创业热土的精准桥接,也是松山湖创新创业氛围的切实感召。4月24日,第三届“HKTech300”东莞赛区决赛将在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园拉开帷幕。从实验室到市场,从创意到产品,可以预见,这场赛事将成为大湾区创业者链接资源、加速成长的“助推器”,持续书写湾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崭新篇章。

 

文字:周子怡 图片:周子怡 编辑:刘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