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湾大·英才启航|何继光:深耕通信技术前沿,育高素质通信英才
东莞+ 2025-04-21 11:30:58

深耕通信技术领域近20年,亲历我国从3G跟跑向6G跨越的过程;参与全球首个学术界6G旗舰项目(芬兰)及多个欧盟大型5G/6G项目,聚焦毫米波/太赫兹通信、智能超表面通信、通感一体化等核心技术研究;发表80余篇国际论文并拥有多项技术专利……

任职大湾区大学(筹)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何继光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实践融合、联合培养等路径,培育适配时代发展需要的通信专才,展现了科研工作者在技术攻坚与育人使命的双重担当。

“松山湖提供了丰富的科研资源”

在业界,2025年被认为是6G进入标准化的元年。

6G,即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是一种更强大的通信技术,它的目标是提供更快的速度、更低的延迟、更高的可靠性、更广的连接,以及融合通信、感知、计算、AI、大数据、安全等多维能力,支持更多新兴应用场景。

早在2018年,博士毕业于芬兰奥卢大学的何继光就进入芬兰科学院6G旗舰项目进行有关6G相关技术的研究。

“这是全球首个学术界的6G项目,该项目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科研人才,研究内容涉及6G的核心技术领域,如太赫兹通信、人工智能与通信的融合等。”大湾区大学(筹)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何继光表示。

对于何继光而言,自2006年起,何继光先后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攻读通信工程专业,亲历了中国从3G到5G,乃至目前6G的研究。

“我看到了通信技术行业的发展历程,更看到了我们国家在通信技术行业从跟跑到并跑,乃至在一些领域领跑的过程。”何继光深有感触地说。

截至目前,何继光已发表IEEE论文80余篇,拥有3项美国专利,参与编写2部英文著作章节,并撰写了3份行业白皮书。

回国后,何继光积极投入科研项目申报与研究,与广东工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本地高校紧密合作申报有关科研项目,目前已向上级部门提交了相关申报材料。

同时,何继光还参与华为“揭榜挂帅”的科研攻关项目,“学校科研部门会转发信息、组织研讨申报,华为有关负责人常来校交流,提供合作机会。”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通信专业人才

何继光对于入职大湾区大学(筹)成为一名科研人员充满期待。“到大湾区大学(筹)任教,是我第一次踏足这片土地。东莞松山湖区域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环境特别好。同时,这里聚集了大量的高科技公司,如华为等知名企业在此设立了研发中心,为我从事科研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合作空间。”

何继光表示,大湾区大学(筹)采用了创新的管理模式和发展理念,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科研环境。

作为副教授,他可以自主设立研究课题并招聘研究人员。“这种灵活的管理模式,让科研人员能够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专业方向,自由组建科研团队,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

在教学方面,何继光表示,将注重将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对于一些基础课程,如统计信号处理,会借鉴参考经典的外国教材。

“这些教材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应用价值,能够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同时,会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何继光表示。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何继光计划邀请华为等企业专家进课堂分享工作经验及产品应用案例,帮助学生了解通信技术应用,明确学习与职业目标。此外,何继光还打算带学生深入企业,让其感受研发环境与工作氛围,增强实践与团队协作能力 。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希望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通信专业人才。同时,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何继光这样认为。

回国近一年来,何继光已经喜欢上在东莞松山湖的生活。下班后或周末,何继光喜欢骑行,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建筑风格。“骑行过程中,既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又能领略到现代科技与人文景观的完美融合。”

文字:资深记者 张华桥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钟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