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先锋⑤|何靖凡:甘当防汛一线的“勤务兵”
东莞+ 2025-04-21 11:18:46

在东莞,每年汛期都是对城市应急能力的严峻考验,但是有一位与风雨赛跑的“安全卫士”,一直处在防汛防风的最前线,作为东莞市应急管理局三防科室骨干,何靖凡以“一刻不松劲”的紧迫感扎根三防领域,用精准施策筑牢防线,用昼夜坚守化解风险。2024年,他牵头落实防汛应急响应27次,组织各级三防责任人投入实战,推动全市实现“零伤亡”的硬目标,为东莞平安度汛写下扎实注脚。

快速响应保平安,防汛一线显担当

防汛工作的核心在于“快”。2024年,东莞经历了“降水破纪录、强降雨频发”的严峻考验。面对35次强降雨、3个台风和东江2024年第1号洪水的多重挑战,根据市应急管理局部署,何靖凡带领团队实施防汛应急响应27次,累计奋战218.8小时,组织协调4207名三防责任人投入实战。针对城市内涝痛点,他推动制定《中心城区东纵路易涝点应急处置工作方案》,联合水务、公安等部门组建应急小分队,在暴雨橙色预警时快速封控道路,有效处置东纵路易涝点等严重积水点,保障快速退水,避免了交通瘫痪和次生事故。

“预警信息早一秒到达,群众安全就多一分保障。”何靖凡主导完善的“暴雨预警双重‘叫应’机制”,成为东莞防汛的关键抓手。该机制通过值班系统、对讲机、电话等渠道,确保预警信息直达镇村负责人。2024年,系统共启动“叫应”64次,村一级应答率超82%。

科技赋能防汛增效,实训淬炼基层战力

“防汛不能仅靠人力堆砌,必须向科技要效率。”这是何靖凡常挂在嘴边的话。2024年,根据市应急管理局部署,他推动“防、储、处”综合应用平台全面升级,整合气象雷达、水文监测站等数据源,实现“雨情—水情—险情”全链条动态监控。

为确保基层人员“听得懂、用得上”,他创新培训模式,结合真实案例剖析和模拟险情推演,2024年推动累计举办三防业务培训1319场,覆盖39712人次;同时,组织1270场实战演练,组织31099人次参与,重点演练群众转移、道路封控、管涌抢险等高频场景。

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共治”

在市应急管理局的统筹部署和指导下,防汛防风工作建立了高效的多部门协作机制。

“防汛防风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要靠团队的力量和科学的机制。”何靖凡深谙“合力攻坚”之道。他推动联合市应急管理局相关科室,建立健全“防、储、处”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加强应急物资队伍准备,整合全市22支救援队伍、1.7万余人,实现物资调配“就近储备、一键调度”。

进入新一年汛期备战,何靖凡将目光聚焦短板提升。针对全市未整治的8个易涝点,他参与建立“挂牌督办”机制,联合水务、城建等部门逐项明确责任人,倒排工期,力争主汛期前完成莞城东纵路等重点区域整治。为应对极端天气,他推动修订村(居)“一页纸”应急预案,并推动组织临灾转移实战演练806场,覆盖2.9万人次,强化基层“镇自为战”“村自为战”能力。

“防汛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何靖凡从完善机制到扎根一线,从数据研判到深夜值守,他用脚步丈量风险,用担当化解危机。2025年汛期将至,何靖凡和同事们已整装待发,力争实现“不死人、少损失”的工作目标。

 

文字:记者 范德全 图片:通讯员 张晋华 编辑:钟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