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通道再贯通,黄金走廊“链”莞深港
东莞+ 2025-04-19 10:03:23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东莞在区域科创协同发展这盘“棋”上再次落子。

4月18日,莞深(河套)创新中心在深圳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启幕,这一定位为“东莞城市会客厅、招才引智前哨站、创新创业孵化器、产业发展赋能场”的创新载体,正着力打造“研发孵化在外地、落地产业化在东莞”“新技术探索在外地、应用场景落地在东莞”的跨区域协同模式,成为大湾区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示范标杆。

湾区产业协同的东莞“超级接口”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明确将大湾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作为大湾区唯一以科创为主题的特色平台,肩负着“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的战略定位,成为链接香港国际科创资源与内地产业优势的关键枢纽。

在此背景下,锚定 “科技创新 + 先进制造”定位的东莞,正依托 22 万家工业企业、3000 余家专精特新企业的雄厚制造基底,通过莞深(河套)创新中心的布局,率先破题 “香港科研 + 河套转化 + 东莞智造”三地协同创新路径。

在开业仪式上,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戚小健致辞指出,东莞市将以中心作为“超级接口”“生态雨林”与“开放枢纽”,构建“概念验证-中试加速-场景应用”全链条服务体系,打通深港科创资源与东莞产业基础的对接通道,让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在东莞实现“从1到100”的产业化跨越,共建大湾区“科创黄金走廊”,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创新辐射源”。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和科技竞争新态势之下,东莞除了深耕本地的同时,进一步突破地域限制,在深圳河套片区落子“莞深(河套)创新中心”,借力深港科研高地和全球人才集聚地的资源优势,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切入点,主动链接深港高端创新资源要素,着力构建“研发孵化在外地、落地产业化在东莞”“新技术探索在外地、应用场景落地在东莞”的创新产业链模式,探索区域产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发展的新路径。

直击莞邑科创资源需求痛点,此次莞深(河套)创新中心的落地运营,以“他山之石”,进一步聚焦新质生产力,实现“借梯登高”的重要布局。中心定位集东莞城市推介、招才引智链接、产业创新协同、科技项目孵化、投资孵化加速于一体的综合型服务平台,目标打造成为东莞驻河套科技创新“城市会客厅”、招才引智“前哨站”、创新创业“孵化器”、产业发展“赋能场”。

中心内设约400㎡城市展厅,对东莞产业底蕴与城市形象进行全景式的具象透视;50%的共享空间配套会议室、路演厅、接待室、洽谈室、休闲露台、咖啡吧等公共区域,可以实现路演对接、项目发布、推介交流等复合功能。

为实现对入驻项目与对接项目的全链赋能,中心已提前引入普华永道、深创投、海通证券等10家战略合作伙伴,强强联合构建创新服务网络,提供工商注册、法律服务、知识产权布局、政策申报、营销推广、社群赋能、投融资对接等一站式综合服务。

揭牌仪式上,粤港澳大湾区(东莞)企业出海赋能中心、东莞市大湾区办联络服务点、松山湖高层次人才服务深圳驿站三大服务前移平台同步启动。作为东莞探索区域科创产业协同模式的创新实践,东莞不仅可借力港深的城市优势和资源禀赋,更以“政策延伸+服务前移”,将相关服务窗口、资源和功能主动注入中心,通过中心的反向赋能,打造湾区产业协同的东莞“超级接口”。

香港科研+河套转化+东莞智造

这一“超级接口”的效能发挥,得益于正由“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重构”的创新突破趋势,也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协作的深厚基础。

莞深港三地同处大湾区“一小时创新圈”,香港拥有国际化科研资源、顶尖高校及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深圳坐拥全球领先的科创转化能力和市场活力,东莞则以22万家工业企业、300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的雄厚制造底蕴,成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理想承载地。

以莞深(河套)创新中心作为桥梁和纽带,三地将通过“香港科研+河套转化+东莞智造”模式,碰撞出“1+1+1>N”的聚变效应,形成“前端研发、中试加速、后端量产”的完整链条,打造湾区产业协同创新生态。

以已入驻中心的运得动力为例。这是一家专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动力技术研究的高科技企业,现已完成核心技术攻关,业内首创“只需3款关节模组即可搭建轮式人形机器人主体”,其一体式动力模组核心零部件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依托于东莞智能制造产业链配套优势,项目将于今年实现动力模组的逐步量产,其中90%的产品零部件来自东莞。

除了结合东莞产业资源,加速成果转化项目产业化落地,依托中心所处河套的区位、生态与制度优势,中心同样将为东莞企业谋求出海能力赋能。当前,中心已携手战略合作伙伴球风国际,为某东莞本土五金企业出海马来西亚启动针对行业政策、进出口数据、税收法规及同行业标杆企业的专项调研与分析、专业化的服务与支持,全力助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打造多维度、全链条协同的东莞样板

此次莞深(河套)创新中心的开业,是东莞纵深参与大湾区建设、探索跨区域协同发展的创新举措,也是推动“香港科研+河套转化+东莞智造”的具体实践。

中心由东莞市发改局(市大湾区办)统筹,东实集团作为实施主体推进,市工信局、科技局、投促局、松山湖管委会、滨海湾新区等单位共同参与,按照“东莞牵引+科创投资+平台服务”的模式具体运营,并实现加速企业孵化、形成资源集聚、推动反向赋能等功能。

目前,中心已储备项目近20个,覆盖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医疗器械等领域,此次开业仪式上,已有10家项目集中签约入驻或意向入驻。

根据规划,中心还将依托河套人才富集优势,服务前移,联动打造高层次人才深圳服务驿站、搭建高层次人才交流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与河套研发平台紧密合作,以项目对接,联合研发等加速人才项目的对接合作,打造区域人才交流新场域。

莞深(河套)创新中心的落地,是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产业协同的生动实践:香港的顶尖科研、深圳的敏捷转化与东莞的制造实力深度融合,通过“香港科研+河套转化+东莞智造”的闭环链条,实现技术研发、中试验证、规模化生产的无缝衔接,书写“湾区融合、创新共赢”的新故事。

接下来,该中心还将持续与湾区友邻城市通力合作,以成为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开拓者,“服务生态”的模范生,“湾区共赢”的代言人为目标,持续共筑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开创科技合作新篇章。

文字:周子怡 图片: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钟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