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自为战、村自为战”,大朗镇防汛“1234”工作法显成效
东莞应急管理
2025-04-17 16:37:33
2月以来,大朗镇全面实行“镇自为战、村自为战”三防工作机制,落实防汛“1234”工作法,推进一系列防汛备汛工作有序开展,确保顺利入汛。
大朗镇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开展三防督导,专题召开政府工作会议安全生产“第一议题”,研究部署三防工作,印发《关于建立大朗镇极端天气条件下“镇自为战”“村自为战”三防工作机制的通知》,明确工作机制,对大朗镇防汛防旱防风防冻应急预案、6个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及汛期调度运用计划、2个排站防洪防风应急预案等进行修编,细化应急响应标准和措施,健全应急预案体系。

配齐配全防汛物资,配置专门应急物资仓库,定期清点更换物资,全镇已配置救援船只45艘、编织袋约3万只、救生衣710件、救生圈532个等。科学预置救援力量,全镇配备应急救援队伍35支共897人,结合实际开展各类防汛应急处置演练,汛前共开展各类应急演练35场,参与人数达966人,加强队伍联动,形成防汛合力。

在应急指挥中心设置防汛防台“作战平台”,精准绘制风险隐患“作战图”,涵盖易涝积水点、地质灾害点、水库、排站等信息,作图上墙,通过直观、系统的图示,提升应急指挥效率。依托“防储处”三位一体基础数据管理平台,细化应急物资、救援队伍、应急仓库、风险隐患、特殊群体临灾转移等台账管理,定期更新台账。用好东莞应急“一键通”平台,落实全镇三防责任人更新工作,强化镇村应急叫应、联动,全镇186名三防责任人均已更新录入系统并完成应急“一键通”安装工作,完成率达100%,为三防工作提供精准有力的信息支撑。
建立大陂海中段防汛指挥部。针对环莞快速三期松木山水大陂海段重点区域,在杨涌村设立实体化防汛指挥部,明确周边村(社区)职责,统筹、指挥、调配、处置防汛工作和突发情况。完善临灾转移工作机制。建立并定期更新临灾转移人员台账,落实村(社区)临灾转移“一页纸”预案修编工作,结合辖区防御重点,组织开展人员转移演练共28场,参与人数达516人,确保发生灾情时能有序、快速开展临灾转移。强化村(社区)应急救援准备。配置灾害自救队伍,前置救援力量及物资,建立28支村(社区)应急救援队伍共703人,配备转移协助员共224位,对28个村(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配备接入370MHz 应急无线指挥网对讲机146部、卫星电话28部,做好救援、通信保障。做好应急避险工作。各村(社区)均已设置应急避难场所和紧急避险点共62个,勘察应急线路共34条,设好紧急起降或索降点,以应对突发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