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东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粤聚英才粤见未来——‘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招聘会(杭州站)”将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可以提前想象,招聘会当天的热闹景象。除了人山人海求职者、创业者与用人单位真诚交流,热情互动外,一股股美食的香气还将时不时地提醒所有人,这里还有一场别开生面的美食烟火气的相逢和“邀约”。来自杭州当地特色餐饮企业的糖桂花飘散出诱人的香味,而东莞企业展区的烧鹅模型将在灯光下泛着琥珀色光泽,与杭州西湖醋鱼展台的碧色荷叶相映成趣。
是人才,进莞来。欢迎杭州的有志青年、优秀毕业生,来东莞创业、工作,更体验东莞这座城市别具岭南风情、烟火气十足的生活。创业、工作,为梦想拼搏的同时,也用味蕾深度探寻东莞的人间烟火味,通过味觉体味东莞,感受有温度、有香味、有锅气的东莞,并在每天全新的探索中,不知不觉间爱上东莞味道,因这些味觉的记忆而更加爱上这座城。
早茶与龙井的对话
清晨六点多一点,刚刚爬完黄旗山的黄叔像往常一样,邀约一起爬山晨练的伙伴们来到篁胜酒家点上一笼虾饺,一碟凤爪,和一碗茅根粥……服务员照例将“一盅两件”摆上印有大公鸡图案的餐具中,笑脸迎接这些几十年如一日光顾的老顾客:“这是今天第一笼虾饺!‘慢慢食’(慢慢吃),小心烫!”
黄叔一边招呼朋友享用茶点,一边“啷”着手中的碗碟。
与此同时,八千公里外的杭州,清河坊茶馆的竹帘后,银发茶艺师正以凤凰三点头的绝技,将龙井注入青瓷盏,茶汤里的狮峰云雾与虎跑泉水交融,为客人们送上独有的春意。
来东莞生活有5年时间,开茶饮店的杭州人小林,在周日的清晨给老家的父母视频。她通过手机向父母展示自己当天的早餐,那是一碟表面嫩滑、内里馅料丰富的鸡蛋瘦肉肠,搭配上提鲜的酱汁,热气腾腾的香气仿佛要穿透屏幕,用香味安慰对面的老人们:“请放心,你们的女儿由我来照顾。”
双城的味觉奔赴
在西湖醋鱼传人老赵的刀在草鱼脊背上划出七道斜纹时,东莞厚街盲五烧鹅餐厅的明炉里,荔枝木正爆出火星……去年从东莞理工毕业的小周同学坚定地告诉父母,他决定留在东莞厚街。他留下来的原因,除了东莞温暖宜居的气候,开放包容的创业环境外,还有一样让他“不得不爱”,那就是每周必须去吃一顿的盲五烧鹅。他还邀请父母今年过年来东莞相聚,一起去吃自己最“心水”的盲五烧鹅。他想向父母介绍,东莞烧鹅的神奇:“一定要用荔枝柴烧,烧出来的鹅才香!烧鹅还有清香和浓香的区别哦,你们来了,我要带你们一家家店细细品尝!”
在东莞开杭帮菜馆的老板萍姐,来东莞生活已有近30年,她骄傲地介绍,上世纪90年代的东莞,她在南城开了一家餐厅,将杭州小笼包、西湖醋鱼等经典美食带到了东莞。“我可以说是在东莞最早开杭帮菜馆的老板之一,要想吃地道杭帮菜,大家都会来我们这家店。”她介绍说,除了生活在东莞的杭州人会定期不定期在店里聚餐,热爱美食的东莞人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创业者们也喜欢店里的招牌小笼包,小笼包成为每桌必点的明星美食。
松山湖科技园的深夜食堂里,杭州籍工程师们围坐在烧鹅濑粉前,正享用东莞最“道地”的宵夜。工程师李工用手机拍下汤汁里浮沉的米线,配文“比片儿川更治愈的深夜味道”发送至自己的朋友圈。三分钟后,杭州滨江写字楼里,东莞籍程序员阿杰给这条朋友圈点赞、评论:“求代购明炉烧鹅,我可以用外婆家的定胜糕交换。”
烟火里的家乡味道
东莞振华路的烧鹅铺前,油亮鹅皮滴落的油脂在青石板上画出年轮。老板强哥记得每个熟客的口味:“王工要左腿配酸梅酱,李总要鹅颈搭濑粉。”千里之外的杭州,楼外楼后厨,醋鱼师傅老冯正将姜末撒成八卦图形,他说这是给每尾鱼画的护身符。
在杭州创业的东莞姑娘阿珍,把家乡的荔枝木运来西湖边。她的私房菜馆里,烧鹅与醋鱼共处一席,食客用银匙敲击青瓷盘奏出叮咚声。有老茶客笑称这是“西湖水煮东江月”,她却认真道:“是湾区速度遇见了江南诗意。”……
相信通过这场招聘会,杭州菁英、创业者们最终都会选择东莞,拿到心仪的东莞offer。欢迎大家在行李箱里装上母亲塞的定胜糕和龙井茶,也许背包侧袋还能插上东莞企业送的文创折扇——扇面上写着“是人才,进莞来”。坐上南下的列车,穿越梅雨带向南疾驰。带着家乡亲人的关爱,家乡的味道,来到东莞这座崭新的城市,等待大家挥洒汗水,逐梦的同时,也逐渐通过味觉认识这个“第二故乡”,找到独属于家乡的人间烟火味。
暮色中的珠江口,东莞大道两侧的LED屏亮起“杭城英才计划”的标语,杭州钱江新城的巨幕同步滚动着“湾区机遇”。两座城市的烟火在数字云端相遇,西湖的荷香与东江的浪花,正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版图上勾画新的叙事。那些在双城间迁徙的年轻人,终将在岭南的务实与江南的灵秀之间,酿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