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黄江,掀起一阵客家文化热潮。
近日,黄江镇黄京坑社区举行了一场“春意盎然,艾味暖心”清明节艾粄亲子制作活动。社区居民坐在木桌前,精通艾粄制作的阿姨熟练地将青碧的艾团擀成薄皮,填入眉豆馅,随后一锅色泽温润的艾粄新鲜出炉。

“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 这句古谚,在黄京坑社区流传已久,也承载着客家先辈们的生活智慧。参与活动的陈女士感慨:“以往只觉得艾粄美味,这次才知道,从艾草的挑选,到馅料的配比,都大有学问。”


经过几轮研讨,社区确定以客家美食、客家话、麒麟舞为切入点,开展“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之“百年客韵”黄京坑社区客家文化传承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融入客家文化元素,弘扬和传承客家文化,营造浓厚的客家文化氛围,打造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社区。

在清明节艾粄活动现场,社区特意设置“送粄入户”环节。当志愿者们捧着温热的艾粄敲开独居老人的家门时,阿婆感叹道:“这味道和我阿妈做的一模一样。”“百年客韵”活动以美食为纽带,让长者重温传统滋味,又让亲子家庭在协作中体悟客家文化深意。
针对麒麟舞“无人传”的困境,黄京坑社区积极行动。组织“我是‘客’代表”客家麒麟舞青少年学习活动,青少年与传承人一起练扎马步,抓麒麟头,传承麒麟舞。同时,社区开发传承客家文化的手工活动,让孩子们亲手制作不织布麒麟手工包,在实践体验中,实现麒麟文化新老传承,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 “活”起来。

此外,黄京坑社区以客家民俗文化为主题,开展客家文化游园美食节,激发社区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传承客家传统文化。在美食节现场,青翠的艾粄码成小山,刚出锅的萝卜粄升腾着白雾,鹅油糕香气四溢,瞬间“俘获”社区居民的心。

“涯系客家人,涯讲客家话”,稚嫩的童声从方言互动区飘来,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唱起客家童谣。与此同时,黄京坑麒麟队受邀登场,队员们默契配合,麒麟灵动翻飞。紧接着,大洪拳表演震撼开场,一招一式刚劲威猛。现场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观众直呼过瘾。
乡村振兴既要留住绿水青山,更要守护文化根脉。为了更好地挖掘和传承客家文化,社区组织了“百年客韵”客家文化挖掘计划之黄京坑社区志愿者交流活动。活动以茶话会的形式展开,组织社区志愿者们一起学习客家话,观看《客家方言》纪录片,增强对客家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青石巷里飘出艾粄清香,百年祠堂响起麒麟鼓乐,这里没有“千村一面”的治理模板,有的是一场场充满烟火气的双向奔赴。社区并未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公益服务模式,而是从居民最熟悉的客家文化入手,将艾粄、萝卜粄等“舌尖上的非遗”转化为居民可参与、可体验的活动,让传统文化照进现实生活,让民生温度浸润文化厚度。
采写|官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