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揭秘!进入汛期,南海卫城墙遗址保护工作怎么做?
东莞+ 2025-04-15 17:37:03

4月15日,广东正式入汛。作为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近年来单次发掘面积最大的考古项目,南海卫城墙遗址自2月25日正式对外发布以来,备受关注。考古发掘结束后,南海卫城墙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前,遗址的保护工作是如何开展的?日前,记者走进遗址现场,揭秘遗址的“保养”工作。

南海卫城墙遗址位于东莞莞城,2023年下半年考古调查勘探发现,2024年发掘3000平方米。遗址内文化遗存丰富,清理出土明清时期城墙基址及城外道路、排水系统等配套设施,城内房屋基址、水井等生活设施,宋至民国的建筑构件和生活器物,是考察和研究明代广东军事海防体系、海丝贸易保障及东莞县城建置沿革的重要资料,为珠三角地区乃至岭南沿海城墙建筑史、城市发展史研究提供实物例证。考古发掘工作于2025年1月结束,并通过了省文物局组织的专家验收。下来规划建设南海卫城墙考古遗址公园。

由于地势低洼,南海卫城墙遗址面临地下水位较高、侧壁管道渗水、天上雨水涌入等排水问题以及本体病害问题,自考古发掘结束后,东莞市文广旅体局、莞城街道根据遗址特点及文物特性,邀请专业团队开展各项保护工作。

记者在现场看到,遗址分成不同区域,开展文物本体保护性试验。

在石质文物微生物治理试验区,工作人员定期观察表面微生物活性和生长情况,用软毛刷对石质文物进行表面清扫,并喷上微生物治理专用试剂,抑制、灭杀文物表面的微生物。

在遗址清理出土的建筑基址上,工作人员划定了木质文物保养维护区,根据气温变化,不定期对木质文物喷水保湿,待干燥后对文物进行覆膜,使文物含水率控制在合理范围。

石质文物表面封护试验、石质文物裂隙修复试验、土质文物霉菌治理试验、石质文物渗透加固试验……多种本体保护性试验也在有序开展。据悉,部分脆弱文物本体保护目前已经完成。

针对汛期,遗址现场也将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文物保护工作人员苏健文介绍道,遗址会采取临时覆膜、定期抽水等措施,做好遗址本体维护监测,降低暴雨对遗址的影响,同时也制定了应急预案,备好设施,预防突发事件。

遗址现场还进行了围蔽管理,设置监控并与公安系统联网,严格管控人员进出,加强遗址安全防护。

苏健文表示,接下来,遗址还将进行保护棚覆盖保护、临时保护回填、管道封堵和替换等工作,为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奠定基础。

文字:赵水平 图片:市文广旅体局 编辑:陈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