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墙“换装”,桥头300年前“当墟”盛况再现
东莞+ 2025-04-14 16:34:24

近日,莲城社区义和墟的老房院墙完成改造,焕然一新。一幅幅墙绘作品生动再现桥头人民“当墟”的热闹盛况,吸引众多居民驻足欣赏。此次改造不仅为老街区注入文化活力,更成为莲城社区推进“百千万工程”、打造城乡融合新标杆的生动实践。

在义和墟小海河口袋公园旁,充满怀旧风情与地方特色的墙绘沿着老墙铺展开来。老街道、新华书店、供销社、小卖铺、粮油铺等场景一一呈现,既有承载乡愁记忆的传统民居,也有孩童嬉戏、吆喝买卖的烟火生活画面。这些墙绘生动还原了桥头人民曾经的生活点滴,勾起了60、70甚至80年代人群的难忘记忆,让前来观光、散步的居民和游客感慨不已。

“每天路过这些墙绘,仿佛看到了父辈们的生活,既亲切又自豪!”义和墟居民陈阿姨的感慨,道出了墙绘带来的情感共鸣。墙绘不仅提升了社区“颜值”,更唤醒了居民内心深处的文化认同感。

此次墙绘改造并非单纯的环境美化,更与桥头镇文旅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近年来,莲城社区结合“百千万工程”,深入挖掘桥头历史背景,精准把握社区老旧街区的文化特色与居民生活需求,将人文素养、市场文化和居民生活有机融合,创作出极具地方特色的怀旧手绘墙画。如今,河道旁整洁美观、景观别致,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实现了圩镇风貌的华丽转身,成为居民和游客争相打卡的“幸福路”。

义和墟又名“桥头墟”,作为东莞三大墟市之一,始建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历经300多年风雨,老街虽显沧桑,昔日繁华却仍留印记。每月“三六九”的墟日,曾吸引桥头及附近镇街的人们前来赶墟,买卖农产品和老物件。广晋街、塘边街、沙边街等主要街道,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见证了从古至今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

从老旧围墙到文化地标,义和墟的“换装”是传统与现代碰撞的缩影,更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创新探索。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莲城社区正以文化为笔、民生为墨,精心描绘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镇新画卷。

文字:记者 袁健斌 图片:桥头供图 编辑:李贤锋